白富美六零年代创业史+番外(149)
校嘉华皱眉:“那这一块,往年都是怎么办的?”
“按照往年惯例,等到十一月上旬,货品经理都要去上海出差,到人家的高级服装厂参观,顺便再采购一些冬装。”
“冬装?既然是成衣,咱们为什么不提前两个月,直接向上海的服装厂订购呢?”校嘉华想不通。
许德顺摇头,“别做梦了,人家是大厂,所有的物资都是统购统销,冬衣发往全国,怎么会接你一个小县城的订单?”
明白了,所谓顺便看看的“冬货”,十有八、九都是剩余的边角料尾货。能拿到什么,能拿到多少,几乎全靠运气。
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个时候能去趟上海,校嘉华心里还是很期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上海可是她的第一故乡。
抱着能见缝插针自由行的私心,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许总,我愿意出差,而且这次,我一个人去上海就行。那地方我太熟了,闭着眼睛都能摸到黄浦江!”
“上海?你很熟?!”许德顺惊讶。
校嘉华能拿到城市户口,组织自然调查过她祖宗八辈。许德顺很清楚,校嘉华除了公公的成分不太好,祖上几代都是贫农。
这小媳妇别说去上海了,恐怕连黄河都没跨出去过。她上次去边疆出差,还是第一次坐火车呢。
呃,校嘉华一不小心,又暴露了太见过世面的样子。
她想了想,笑着找补:“这您就不知道了吧,我丈夫虽然是京市的,但是我公公原籍在上海。我公公当年是去京市读书、工作,后来才留在京市安家的。所以上海那边,还有一些夫家的亲戚,他们会照顾我的。”
这话到不假,毕竟白恪言的二婶还在上海疗养。承蒙这位二婶,上次寄来钱款救急,校嘉华一直想去当面拜谢她。
有熟人嘛,自然好办事。
许德顺多少也知道,校嘉华的丈夫是解放军,她公公的成分虽然有些问题,但是夫家到底是大户,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总能帮衬一些。
考虑到公司现在确实缺人,许德顺只好答应,“那行,下个月你自己去上海。不过这次,你必须争得你父母的同意,千万不能像上次那样,再让二老担心。”
校嘉华:“……”
.
到了十一月,即使校嘉华再低调,她被评为县级劳模,飞升为城里人消息,还是传遍了青河村。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媳妇,愣是活成了十里八乡的传说。
全村都在烹羊宰牛且庆祝,校嘉华却很苦恼,这次去上海的事,该怎么说服老母亲。
毕竟上次,她瞒着家人跑去边疆出差,崔丽芬到现在还没消气呐!
这次,她不仅要去上海,还是独身前往,连个同伴都没有,老母亲能同意才怪。
校嘉华在家里天人交战的时候,一个惊天喜讯,刷爆了全国各大报纸的头条。
月初,西北发射基地,又有一支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成功进行了飞行试验!这条新闻,只有短短几句话,典型的字越少,事越大。
百废待兴时期,军工科研的每一次进步,都会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欢欣和鼓舞。
这次发射,新闻基于保密原则,依然没有提及任何人的名字,但是校嘉华知道,成功背后的无数英雄里,也有白恪言的默默付出。
那或许是推进器,或许是遥测仪,或许只是成千上万的零件里,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无论大小,都不影响白恪言在她心里的光彩。
在有限的客观条件里,克服种种障碍,勇往直前,发挥出无限的主观能动,这样的人,无论身处哪个时代,都令人敬佩。
当然,校嘉华更关心的是,这次成功发射,意味着基地的任务完成了。任务完成,就意味着基地,也能暂时解除封禁了!
解除封禁后,至少在部队基层,暂时不用闭关保密了。很快,白恪言就能写信、打电话,甚至还能请假了。
真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呀!
想到这里,校嘉华第一时间冲向村头的供销社,她要给基地打电话。
几经辗转,电话终于被接通。
“你找白同志啊。”果然,阶段性的任务完成后,基地也上下欢腾,连话务员的声音都透着喜悦。
校嘉华把耳朵贴到电话上,隐约听见,话务员大姐放下电话,站起身,冲外面大喊了一句——“白恪言,你媳妇儿找!”
原来,和很多战士一样,小白同志也一直在话务中心排队,等着给家里打电话呢。
很快,电话被重新拿起,“笑笑,是我。”
男人的声音很温润,带着呼吸的起伏,清晰地传过来。
校嘉华瞬间脸红了,真·耳朵怀孕有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