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个状元当皇后(146)
还是方才那个慷慨激昂的书生,这几日他特意到处查看资料,还打听了许多有关这位新科状元的身世背景,此时正好派上了用场,显得尤为兴奋。
然而,身为一名读书人,他没有忘记矜持,不能如市井小民一样伸长了脖子跟人到处讨论。
于是,书生忍着一颗蠢蠢欲动的八卦之心,故意重重咳了一声,果然成功吸引了旁边几人的注意。
而后,他摆出端正雅致的姿态,开口道:“据小生所知,能算得上独孤家亲戚的,好像也就只有廖家了,算起来是独孤大人的曾外祖,不过老一辈的人都已经过世,小辈们各自在天南地北当官,联系早就淡了。”
旁边一个年长他几岁的青年立即摇头,补充道:“也不一定,我有个亲戚家就住在廖家附近,听闻当年独孤大人……”
旁边几人巴巴看着那青年,等着他的下文。
他却没再说话,反而目光落在公堂里面那位年轻的独孤大人身上,面露纠结,十分讲究地在心里斟酌了一番称呼的问题,决定将这父子俩用大小区分开。
于是重新说道:“不是里面那位小独孤大人,是他的父亲,我们暂且称为老独孤大人吧,那位老独孤大人小的时候,是在廖家族学启蒙读的书,整整在廖家住了八年呢,情义定然不浅。”
众人作恍然大悟状,那名书生没想到还能听到如此秘闻,立即忘记了所谓读书人的矜持,伸长了脖子凑过去追问:“后来呢?两家人还有来往吗?”
那青年摇了摇头,不确定地说:“我当时年纪小,就听到了这些。”
八卦之心,古来有之。旁边立即又凑过来一人,眼中闪着熊熊的八卦之火,略显得意又装着无所谓的样子,插话道:“嘿嘿……原是不想多说的,不过,关于这件事,我痴长了几岁,知道的倒是比你们多上一些……”
这位大哥似乎深谙八卦之道,说话点到为止,微眯着眼,一派老神在在的轻松,仿佛在说,天下间没有什么八卦是我不知道的。
他看上去,年纪约摸在四十岁上下,与已故的独孤正和堂上的那位孙洪才大人年纪相仿,倒的确是最有可能了解当年情况的人。
旁边几位年轻人见状,皆十分上道,立马恭敬地奉上台阶:“这位大哥,您给讲讲呗?”
“是呀是呀,我们几个年纪小,要说这事啊,肯定还是得问您这样有见识的大哥才知道。”
“咳咳……”那中年大哥被几位年轻人奉承得十分受用,立即见好就收,一睁眼,立即兴奋地把自己知道的都倒了出来:“这就要说到当年的另一桩故事了。当年老独孤大人在廖家族学启蒙的时候,和当时的廖家嫡子廖文韬交情最好,两人同吃同住,一起上学,好得比亲兄弟还亲……”
“后来呢?”
“原本老独孤大人在廖家,最亲的也就两个人,一个就是他的外祖母,也就是当年廖家老夫人,另一个是廖家嫡子廖文韬,算是他的表哥……”
书生不解,插话道:“那廖家其他人呢?”
“那廖家嫡子的母亲早逝,后来廖家老爷又娶了一门填房,人家填房又自己生了儿子,隔着肚子呢,自然是不亲的。”
“不是吧……”那书生暗自整理一番人物关系,不耻下问道,“按照兄台的意思,那廖家的填房夫人应该就是现在廖家的当家主母,听闻是位极贤惠大度的大家夫人,怎么会和原配留下的嫡子不亲?”
那中年大哥看一眼书生,露出一个「小子,你还是太傻太天真」的眼神,收回目光,脸上露出毫不掩饰的不屑,紧接着神色间陷入了追忆,带着几分悲天悯人的意味,缓缓说道:“那是你小子没见识!”
书生骤然被鄙视,面露不悦,正要反驳,便听那位大哥继续说道:“想当年,廖家老夫人还在世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大家气度,每月初一必定要到偏僻的小乡村布施米粮衣物,一做就是十几年,直到后来听说腿脚是在走不动了,才没再出来,现在的这位廖家主母,啧啧……不过就是装装样子罢了,连廖老夫人的一截衣袖都比不上。”
“这世间,竟然有这样的大善人?”
“世风日下啊!”中年大哥似乎回忆到了什么伤心事,竟流露出几分伤感,“在我小的时候,老独孤大人的父亲还在世,那也是一位百年难得一遇的大好官啊,一到农闲的时候,就发动百姓们一起挖水渠修河堤,引水下田,不知为百姓做了多少贡献……那一大家子可都是大好人啊!可惜……”
“可惜什么?”
“可惜老天无眼,独孤家的那位老大人不到五十就过世了,后来廖老夫人心疼女儿,把女儿和外孙子一起接回身边,这才有了后来老独孤大人在外祖家启蒙读书的八年。多好的人家啊,可自从老夫人过世之后……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