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千岁的媳妇锦鲤身咸鱼心(102)
就算不多,纪春生看了也心疼,“哪个挨千刀的,跑到家里来当贼。”
纪月到没大惊小怪,能赶出这种事的还能有谁?
纪年看了眼纪月,随即也想到是谁干的。
纪月淡淡的道,“算了,也没多少东西,不见就不见了。”
看在他们爹最近表现还不错的份上,就不跟老纪家的人计较了。
……
端午后连着下了好几天,似乎要将前两个月没下的补回来一样。
下雨天天出门的人也少,纪春生也就没去摆渡,在家里摆弄家里的事。
纪月闲不住啊,不能上山,不能下河。
最后把注意力放在了制作宣纸上,一直都有这个想法,现在闲下来正好可以研究研究。
关在屋里大半天终于凭借着前世的记忆,画出了一个宣纸制作作坊。
将图纸拿给纪春生,让他照着图纸的样式在他们家也做一个。
父女俩拿着图纸在家四周看了一天,终于把位置选定。
就在纪月房间的后面,盖一座长廊,直通泉井。
这样取水方便,长廊宽八米,头顶做飞尖,两边向下。
走廊一边修建水池和灶台,另一边是晾晒区。
这可是个大工程,单靠纪春生一个人是做不来的。
这不,天一放晴,纪春生去村里找帮手,砍树砍竹子。
渡船的事交给了纪年,纪春生安心的在家建作坊。
小半个月才将作坊建好,纪月开始准备材料。
做竹宣纸是最费时间的,往往一批宣纸做好,要好几个月的时间。
反正也不能去县城,纪月每天不是泡在作坊里研究宣纸制作,就是进山采药。
端午后的那一场雨,村里有好几个老年人受了风寒。
有些去镇里找大夫拿药,吃了两三副药都不见好。
纪旺他娘也染上风寒,在厨房打了大半辈子转的人,多少也有些支气管方面的疾病。
稍微有点风寒,支气管就会犯。
一般的大夫只照着风寒来治,肯定治不好。
想到当初纪月能轻而易举的把蛇毒解了,纪旺带着老娘找了纪月。
风寒配着支气管的药方吃了两服,病情减弱不少。
村里其他患病的人知道后,都跑来找纪月看诊。
从此后,纪月又多了件事,帮人看诊。
都是同村人,没有收诊费,就象征性的收了一些药钱。
看病便宜,效果还比镇里的大夫好。久而久之,不止村里的人,就连隔壁村的人都跑来找纪月看诊。
渐渐的找纪月看诊的人越来越多,都没有时间做另外的事。
她开始定规矩,看诊费五十文钱,抓药另算。
这样一来,她看诊的钱比镇里的大夫更贵,找她看诊的人才变少。
这期间,王天佑有事没事都喜欢往纪家湾来,美其名曰为了公事,其实就是来玩然后吃纪月做的饭。
刚开始只有王天佑,后来不止他来,还带了个人来。
县太爷!
县太爷的借口是体察民情。
然后就在纪月家里待着,直到把晚饭吃了,才会离开。
四个月后,第一批宣纸做成功了。
竹宣纸纤维细长,光滑柔韧,拉力强,摩擦不起毛茸,张片均匀,书写易干,墨迹不褪。
花费时间长,数量只有两三斤,但这种纸质量好啊。
县城里的书肆她也去看过,并没有这么精良的宣纸。
很多宣纸写上去墨都散开了,而竹宣纸并没有这个弊端。
就冲着这点,纪月也会继续把竹宣纸做下去。
第73章 庄稼人的忧愁你不懂
转眼已入秋。
田里一片繁忙,各家各户多少都有一些田。
纪家当初分家的时候什么也没有,大冬天的,身上穿着一件单衣被赶出来,更别说赖以生存的田。
所以,大家都在忙着秋收,人人脸上都是丰收的喜悦。
今年雨水少,没有发生洪涝,收成比以往都高了不少。
也有例外,老纪家。
当初老纪家的人都挨了杖责,唯独一身肥膘,什么也不会的纪高尚。
不懂种庄稼,更怕累。
田里的水稻放任不管,稗子长得比水稻好。
这会儿该收获了,老纪家人,除了断了肋骨的纪娇娇,其他人都好的差不多,全被纪福赶去田里。
纪春生看着田里繁忙景象,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们家没有田地,眼看着别人家都能吃上白米饭了。
纪年道,“不用羡慕别人,咱们有船,每天多跑两趟,什么吃的买不到?”
“你不懂。”
作为一个农民,田地乃是生存之本,以前每天过得浑浑噩噩,倒没觉得有什么。
现在一想,他爹娘这是要他一家死啊!
这一段时间,纪春生心里都不得劲儿,叹一声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