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二婚妻(120)

作者:洲是

晚上,佳慧跟赵东林讨论起了高考的事,她明确表达了自己想参加的意愿。

赵东林今天去镇上开会了,知道国家特别重视这次考试,他倒没有直接提出反对意见,而是提到了小儿子。

“放放还这么小,你真舍得离开他?你要是考上了就要出去上学,孩子不得好长时间见不到你,何况你一个人出远门我也不放心。”

别说孩子,他都不能想媳妇离开家,一走就是几个月。

佳慧在黑暗中握紧了赵东林的手,“谁说我要一个人去,我是想跟你一起去,我看了报纸,所有的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都可以参加这次恢复高考的活动,你既是复员军人又是村里的干部。”

“咱们国家现在缺少大量的人才,咱们也算有志青年了,得学习更多的知识报效祖国,等咱们学有所成了,是不是能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啊!到时候你带着新的眼界,新的知识回村,一定能让咱们村变的更好更富足。”

不得不说,佳慧的话确实很有鼓动性,起码在这个黑夜中,赵东林有一瞬间心动了。

他十几岁就去了部队,是为了家庭谋一个更好的出路,如果把当时的自己放到现在,他肯定是愿意继续学习的。

心动归心动,赵东林还是考虑到了现实情况,家里有三个孩子,就算黑蛋大了,能自己照顾自己,可英宝跟放放还小,爸妈哪能带的过来。

“这个我也想了,咱们就报本省的大学,把爸妈跟孩子一起带过去,在外面租个房子。不止咱们,我还鼓励美香也考呢,你说美香这么好的姑娘,年轻,好看,心地好又聪明,这么好的姑娘随便找个人嫁了一辈子待在农村多浪费?她要是考上大学,就能挑一个青年才俊,这样她的人生就再也不同了。”

佳慧描写的前景非常美好,也有可操作性,但赵东林并没有在这样的描述下迷失理智。

这十年,浪费了太多人的青春,这一次恢复高考,肯定有很多人会选择参加,竞争无疑会非常理解,而且考试时间是一个月后,在这么急迫的时间内准备考试,哪怕他曾经学习不错也没有这个把握。

他内心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中,时代在发展,考大学顺应了时代的需要,就像佳慧说的,国家急需人才,到大学里接受高等教育再出来,一切都会变得很不一样。

可如果他去不了,怎么能放心媳妇一个人离家?这种不放心不是基于对媳妇的不信任,纯粹出于对她的不舍。

他搂着佳慧,手臂不知不觉中收紧。

佳慧虽然不知道他内心具体想些什么,但多少也能猜到一些,适时开口给了他一记杀手锏。

“咱们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孩子考虑,如果我们有了更好的人生,孩子们的起点也跟着咱们变高了,他们的眼界也跟着开阔起来,哪怕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咱们也得试一试。”

这天晚上,赵东林失眠了。

第五十五章

赵东林并不是个没有梦想的人, 事实上, 他对未来的生活也有着自己的期许。

很小的时候, 他的梦想是能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一家人心怀坦荡, 有尊严的活着。

进部队后,他的愿望是保家卫国, 是永远不要有战争, 是坚持到底不放弃, 是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因为他明白,先有国才能后有家。

转业后,他的想法就是把两个孩子照顾好,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一点成绩, 为村民们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再后来他跟佳慧结了婚,婚后他的期望非常简单, 就是跟佳慧两人白头偕老, 平平淡淡度过这一生。

等他们老了,携手看着日落日出, 儿孙满堂, 承欢膝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可现在,佳慧给他描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走出村子, 去接受更高的教育,站在巨人的肩上开启新的人生旅程。

当他将思维跳脱出上河村,跳脱出胜利公社,甚至跳脱出江口县吴东省时,赵东林发现这个世界确实很大,自己能做的也不仅仅是一个上河村的村支书。

国家在恢复高考的决定中提到,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的录取工作,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由国家统一分配,在校期间不仅不需要缴纳学杂费,每月还会给学生发放生活补助,以减轻广大农村家庭的负担。

值此百废待兴之际,国家能够花费如此巨大的经济投入来鼓励年轻人参加高考,走进大学校园,可见国家正处于人才极度缺乏的时刻,自己作为党员,应该站出来,承担更多的责任。

从大处着眼是国家需要,从小处着眼也是为了自己为了后代,就像佳慧说的那样,他们做父母的努力了,进步了,孩子们也会跟着受益,就像前些年,干部子女能优先获得学习和工作的机会。

洲是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