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玄(366)
洛弓没有乘车,而是和众人一同骑马。
此时的他不再是一身广袖长袍,昂藏身躯外裹甲胄,头盔上刻有兽纹,源于洛氏先祖的部落图腾。
“世言凉人凶蛮好战,我等当不负盛名!”
执政凉地期间,洛弓的行事风格更为蛮横凶狠。
要领导凶横的猛兽,怀柔无用,温和无用,只有更狠更凶更嗜杀,才能让兽群臣服。
当初郅玄派洛弓到凉地,看中的正是他身上的狠劲。能以身家性命做局之人,比任何人都适合凉地,适合统领这些桀骜不驯的凉人。
果不其然,听到洛弓所言,马上的凉人哈哈大笑,丝毫不见前往战场的紧张,反而满脸兴奋,满心跃跃欲试。
“我等必竭尽全力,不负县君期望!”
“出发!”
凉地军队在号角声中开拔,战马奔驰而过,掀起阵阵奔雷之声。
队伍途中经过丰地,和纪高召集的甲士汇合,一同前往郅地,加入新军行列。
彼时,第一批氏族军队已经抵达郅地,在新城外扎营。
遵照郅玄和粟虎等人制定的作战计划,队伍将在三日后开拔,飞速赶往边境,直扑东梁国占据的五座城池。
要么不战,开战必要将敌人打痛。
郅玄准备这么长时间,氏族们拧成一股绳,为的不只是收回城池洗雪耻辱,更要打到东都城,至少拿下东梁国半境。
国内官道修了一半,碍于交通条件,部分军队行速度被拖慢,没有如期抵达指定地点。看到各地飞送的消息,郅玄不由得皱眉,愈发坚定要修路,官道必须贯通全国。
相比之下,粟虎等人对这个调兵速度已经相当满意。获悉最快的行军速度,顿时心生震撼。
能官至卿位,战功绝不会少。
不提被灭门的密氏,粟氏、范氏、栾氏和羊氏无不以战功起家。家族子弟要出头必须上战场。尤其是家族继承人,不只要亲临战阵,更要沙场立功,否则很难服重。
身份尊贵固然重要,没有真才实学,缺少拿得出手的功劳,登上家主位也早晚沦为傀儡。
正是清楚这一点,氏族们都早早将家族子弟送入军中,宁肯承担危险也不愿养出酒囊饭袋。
郅玄将羊琦等人调入新军,无疑是将功劳送到嘴边。粟虎等人十分感激,纷纷派出精锐助战,争取在先头部队中取得头功。
从羊琦和粟攸等人送回的家信中,各家对新军的规模、装备和后勤等方面均有把握,对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也增添信心。
在他们看来,这支用钱粮堆积成的军队已经和精锐没有区别,唯一的短板就是战场经验。此次同东梁国开战,这块短板也将补足。
届时,新军未必不能盖过三军,随新军出征的家族子弟也将大有收获。
在粟虎等人眼中,郅玄为新军耗费的心思已到极致,就当世而言,没有哪个国君能出其左右。了解过新军情况,几人饱受震撼,都认为不会有更多的事让他们动摇。
可惜他们想错了。
很快,军队的调动速度就让群臣大吃一惊。
氏族军队开拔后,新修的官道发挥巨大作用。建在路旁的驿站储备大量物资,更能递送军情,为军队提供诸多便利。
以往开启国战,三军集结出征都要跋山涉水,耗费在路上的时间往往比交战时间更长。
如今情况发生改变,氏族们发现有官道的地区,调兵速度比以往快两三倍。以前半月才能走完的路程,现在不到十日就能完成。途中运送物资也很方便,匠人制作的大车盛载力相当强,就算缺少牛马,也能让役夫和奴隶节省不少力气。
途中的驿站更让众人惊喜。
一些氏族比较宅,长期留在封地,听说过新君政令,却没亲眼见过。此次出征是他们首次走上官道,看到设立在路旁的驿站,享受到政令赋予的好处,惊讶之余无不感叹:国出英主,势必大盛!
鉴于路途远近不同,除三军核心甲士,部分参战的氏族没有前往西都城,而是直接开赴边地。
大家都沿着官道走,自然而然碰到一起。
从几百到几千,再到上万,黑色的洪流滚滚向前,令世人惊叹。
郅玄和卿大夫们故意放出消息,很快,中都城和各诸侯国都见识到西原国军威之盛。
人王在朝堂上表明态度,不参与这场国战,除非两国共同上请,中都城不会出面调和。
这道王旨看似不偏不倚,细思则会发现,人王分明是偏向西原国。
战争是郅玄发起,东梁国属于被迫应战。西原国有备而来,东梁国仓猝调兵,兵势强弱一目了然。这种情况下,谁更想中都城出面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