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兄有胸(互穿)+番外(181)

作者:辛白西

“有些案子越是报的急,越有问题。”玄古指点他道,“卷宗不仅仅是张纸,而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个世界首先要逻辑自洽,其次要情感合理,尤其是那些没有因果的恩怨,一定藏着更深的纠葛。”

宋赟将几大疑点一一圈红,又附了几个问题,写好后亲手交给大理寺的快手,“寺正说了,这个案子疑点重重,提嫌疑人入大理寺重审。”

快手很快带着这批发回重审的卷宗出了大理寺,宋赟忙完手头其他工作后,仰头一看,日上中天,已是正午。

今日答应了母亲,要回去帮她修灶,宋赟告了假,便不在寺中用午膳。

可穿过东街走出巷子不久,就见街上有人群从东边涌来,惊慌失措的人们边跑边喊,一片恐慌。

他还未明白发生什么事,就被人群冲倒。

好几人从他身上踏过,耳边充斥着各种哭喊和嘶鸣,待他费尽力气站起来,就见一个刚跳下马的鞑靼人,站在他面前,弯刀架在宋赟脖子上,那人用蹩脚的汉语问他:“你!写字,会不会?”

宋赟一身长衫,气质儒雅,不用细打量便知是个书生。

鞑靼人未等宋赟张嘴,拎起他就扔到马上。

辗转几条街后,绑了他的这路鞑靼兵一路疾驰向南,天黑时竟到了通州。

宋赟被人从马上扔下来,定睛一瞧,发现自己竟在白露寺中。

白露寺是皇家寺庙,供奉着先帝的牌位,听说太后被明德帝降罪,正在这里修行。眼下寺中除了几个僧人在烧火做饭,满院都是鞑靼兵,已然没有往日香火旺盛的样子。

抓他上马的长胡子士兵一鞭子甩在宋赟肩膀,喊道:“进去!写字!”

肩膀上一阵火辣,宋赟捂着伤口,朝士兵指着的那间屋子走了进去。

这是寺院中一间禅房,屋中临时放了几个长桌,还有一个沙盘,沙盘里一看便是大晟山脉地形,宋赟偷偷撇了一眼,发现在通州的位置上插了一面小旗。

宋赟还想往北看一眼九边,但背后突然有人一脚踹在他膝弯,宋赟当即就跪趴在了地下。

背后的鞑靼士兵说着他听不懂的话,等他爬起来挺直上半身,面前突然出现一双皂色绣着金线的马靴。

一柄软剑贴在他下颚,缓缓将他的头挑起。

宋赟看到一张俊美的脸,不是鞑靼人的长相,倒像是大晟的世家公子,一双深不见底的眼,放着阴鸷森然的芒,

“你叫什么名字?”

“宋赟。”

“会做文章?”

宋赟木然地点了下头。

男人仔细打量了他一番,随即一挥手,马上有人上前按住宋赟,掰开他的嘴,往里灌了一杯苦涩腥臭的水。

男人指着一旁的长桌道:“桌上的信各誊三份。”

说完宋赟就被人按到桌前,他惊恐地展开桌上摆着的几张纸,铺好纸张,战战兢兢地提起笔,一看内容更是吓的墨汁抖落在纸上。

一旁看着他写字的士兵一鞭子又甩下来,宋赟捂着火辣辣的耳朵,急忙重新铺开一张新纸,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写下去。

可越写,他的心越沉。

这些封信是发给京中各大世家的,上面写着大晟新皇将按照各家称臣的顺序分配官爵和田宅,不愿低头的就地斩杀。

落款是新皇的名字,叫做王承衡。

先太子?

宋赟想起前几日宫中的传言,忍不住偷偷看了眼那个男人,一身黑色大氅,眉眼之间确实有些像太后。

不知他是不是王承衡。

只是那人也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宋赟即刻垂下头,强装镇定,在两个鞑靼士兵的注视下继续抄信。

刚写完一页,就被人抽走,拿鞭子的士兵把信呈给黑衣男人看,那人略略扫了几眼后,淡淡道:“留下吧,给他解药。”

宋赟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扣在白露寺,一直写到后半夜,他和几个僧人被赶进灶房,大家围在灶台旁分吃几个馒头,但他实在难以下咽,因为墙根上还摆着一排尸体。

一个小和尚边啃馒头边摸着眼泪,嘴里不停念叨着师父,眼神也不住地往那排尸体中瞟。身侧年纪大一点的,红着眼眶强掰回他的头,不准他往墙边看。

宋赟想起母亲,难免有些共情,眼眶很快也红了。

也不知娘怎么样了,家里现在是什么状况。

灶房没有床,众人只能躺在干草和柴堆中,好在灶膛的余温烘的屋子不算太冷,大家围在一起,长久的沉默之后,那位年纪大些的僧人小声问宋赟,“施主不是寺中人,怎会落入此处?”

宋赟苦笑着说了他的遭遇,大家皆是一阵唏嘘。

这一日过得堪比噩梦,宋赟至今也不明白鞑靼人为何会突然进城,“这些鞑靼兵是从何处冒出来的?前几日不是还没过九边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