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的复兴而奋斗(134)

作者:百里流川

再加上这几年的版税收入、剪纸竹编公司的贸易收入和中餐馆的分红,她的存款突破了三千万。

三千万说多不算多,也能干一些事,但也不太够,做点什么可能会觉得隔靴搔痒。

毕业后,她去了电视台工作。

有一次去一个学校采访,才发现连小学教材都是维多利亚人编的,里面的内容自然是极其不客观,甚至是歪曲历史。

随后她又去了幼儿园,发现他们连启蒙的绘画本都不放过。

一股怒气在胸腔里燃起,恨不能当场烧了这些课本。

理智回笼后,她咨询相关机构,决定向资金困难的学校捐赠一批教材。

有郭建设的关系在,很快就和新华书局联系上,预定了十万册书籍,覆盖了语文、数学、历史、思想品德等科目,以及十万个为什么、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故事书。

港城的教材采用并不是教育局指定的,所以学校的领导在选用教材上有很大的自主权。为了让他们必须使用这些教材,沈熠还给每所学校捐赠了一幢教学楼,桌椅、校服全包。有如此优渥条件相赠,校长自然答应。

这些举措一一落实,总耗费两千万。

账户上还剩下一千万,沈熠有些着急,她发现以后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她必须让手头剩下的钱变得更值钱。

再投资电影?这个不好说,电影的盈利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也许火了十倍回报,也许颗粒无收。

她想让手里的钱花在值得的产业上。

正在这时,周晴邀请她去美丽国,她要毕业了,这个中餐馆是继续营业交给别人打理,还是直接变卖,需要让合伙人一起来决定。

沈熠按约去了国外。

中餐馆经营得很红火,每天都有一笔收入,虽然不多但胜在稳定,细水长流。

继续做下去开分店是不难的,可她们两个老板都不在这,无法管理,且餐饮行业本就容易被人钻空子出问题,两人最终决定把这个店卖给了当地的一个华人,希望他可以把这个店做大做长久。

留学生们在国外都是有组织的,每到开学季和毕业季时,就会办party,开学是为了欢迎和融入,毕业是分别。

周晴自然是要参加的,她还拉上了沈熠。

party上,沈熠见到了刘大勇。

他原本就能言善辩,在团队中有一种领导气质,如今在异国亦是人群中令人瞩目的存在。

看见沈熠,他走过来了,简单的问候后,他问起了徐曼萍。

“她怎么样?”

“挺好的,毕业后她去沪市开了一家特产公司,一年到头有有一半的日子在全国跑,筛选产品。虽然很辛苦,但公司扩大的得很快,她干得也挺有劲。”

刘大勇点点头,“挺好的。那她有没有……”结婚?

沈熠没让他问出来,“你呢?我听周晴说你在世界前三的W.K事务所实习,要留下来吗?”

“不,我没有这个念头。周晴没告诉你这个party今天的欢送者有我一个吗?”

沈熠笑:“那我现在知道了。”

“我并没有忘记我出国的初心,我是来学知识和技术的,学完了自然是要回国的,那里有我的家人和爱人。”

沈熠同他碰了一下杯,“那祝你回国后能一展所长,好好建设我们的家园。”

“那是自然。”他忽然脸红,“你能不能告诉我,曼萍她现在有没有男朋友?”

“曼萍长得好看能力又出众,追她的人多着呢,至于男朋友……”

刘大勇紧张的盯着沈熠,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我走的时候还没有,不过现在可不敢保证。”

“那就好那就好。”他脸上露出灿烂的笑意。

“聊什么呢,这么开心?”

两个留学生走到他们身边,问刘大勇。

刘大勇向沈熠介绍道:“这两位是我的校友,分别是通信工程和纳米材料的高材生。”又向他的同学们介绍,“这是我本科校友,也是仙临的作者。”

一说仙临,那两人就激动起来,几个不熟悉的人一下子拉近了距离。

通过交谈,沈熠知道这两位是国家公派的留学生,智商非常高,都研发出产品了,只是缺少资金,没法升级完善转为商用。这两个人也是今年毕业,想要带着产品回国,但是回去后没有研发环境,目前打算把这个专利卖出去。

沈熠顿觉不妙。

第二天她去看他们研发的产品,了解后发现非常有投资性,是未来通信领域的上游产业。

这个东西绝不能送给美丽国人!

“别卖了,把这个专利带回国,我当你们的投资人。”

两人懵了,“什么?你要投资我们?”

沈熠:“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