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的复兴而奋斗(102)

作者:百里流川

沈熠看着他的笑容,渐渐的有些理解的老爷子想法。

对于他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如今的时代就是最好的时代,经历种种灾难和变动后,国家和平百姓安定,各行各业百废俱兴,一切都在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这就是新社会的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岳阳是个物资丰富的好地方,当地的茶叶颇有名气,清香沁脾回味甘醇,银鱼肥美鲜嫩,长乐甜酒甜而不腻分分馥郁,酱干劲道爽口,百吃不厌。

回去时,每个人都拎了大包特产,活鱼不好寄回港城还特地买了银鱼干。

次日离开时,方俊生摸着鼓鼓的肚皮,“我感觉这一趟出游,我不仅不会瘦,还可能会长胖。”

许晓宁半是苦恼半是期待的附和,“是呀,这里的美食太多,太下饭了。我预计下个城市,好吃的更多。”

在江城吃过第一顿后,许晓宁的预计成了真,她悄咪咪的收起了收腰连衣裙,换上宽松的裤子,连男生们的皮带扣也往后挪了挪。

第39章 英雄城市

江城有着东方芝加哥的称呼, 在建国之前是仅次于沪城的大城市,往上追溯,在西汉时期就被纳入郡县, 到了明朝则成为藩王王都, 底蕴十分深厚。

城内名胜古迹不少,首屈一指的是黄鹤楼,不过有崔颢绝唱在前,哪怕是诗仙也要搁笔。此外,城内还有不少宗教建筑, 归元寺、宝通寺、长春观等,如今也逐渐恢复了人气,成为市民消暑游乐的地方。

看完人文景观, 就该看自然景观,而东湖水域算得上其中翘楚。

东湖水域面积广阔, 形状曲折,船娘站在船头话讲,一边跟众人说这东湖水域的来历。

“这片以前也就是块荒地池子,民国的时候来了银行老板, 在这种了许多树又修了路和堤岸。后来华国成立了那个有钱老板就把这捐给国家了,政府的人也没浪费, 也在开发维护, 前两年还请了专家来勘测, 说是要发展什么水产经济。”

话音刚落下,一条手掌般宽的鱼儿便跃出了鱼面。

“这鱼苗也是政府放的呢,才几个月,就这么大呢。”船娘欣喜不已,又有些懊恼, “早知道长得这么好,我们家也去签订那啥承包协议了,指定能挣不少钱。”

众人好奇,“大姐不是说这鱼是政府养的吗?你们怎么能挣到钱?”

船娘耐心道:“是政府教我们养,鱼苗也是政府赊给我们的,我们签了协议就派指导员给教我们,等卖了鱼再补齐鱼苗钱和承包费。”

许晓宁点点头,“那这挺好的,其他东西都齐全了,你们只出个人力,就能挣上一大笔钱。你们这的领导还挺有见识。”

其实她更想说那人是个憨人,有这么好的挣钱法子怎么就不能自己一个人挣,要送出去呢?难道这些干部都是善财童子,她搞不明白。

船娘叹了口气,“这不是第一年养吗?怕养不好死了咋办?再说了都养鱼,这鱼多了万一卖不起价咋办?”

周晴点点头,“这就是谷贱伤农了。”

“啥?”船娘不太懂什么经济学名词,但她有自己的想法,“可不是可不是嘛,我还是老实摇船,走一趟就挣一趟的钱,凭劳力挣钱心底才踏实。”

这话沈熠认同,但是不敢完全苟同。

靠自己的劳动挣钱才踏实,说明这个人人品好,可也过于守成,这样是很可能被社会淘汰,尤其是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沈熠以前是接受的华国教育,想法比较中庸也习惯多方面的去看待问题,但习惯西式教育的秦光耀却不一样,他觉得十分败兴,都有人手把手教大伙发财致富了,这个船娘还畏畏缩缩犹犹豫豫,着实叫人觉得不争气。

刘大勇虽不是学的商科,但家里做生意耳濡目染之下也有几分生意经,悄悄在心里算了算,这片水域出产的鱼能供养整个省就不错了,要是运往全国,那可远远不够。所以船娘完全是杞人忧天,而且既然是政府牵头的,肯定不会只鼓励养殖估计销售也是有些渠道的,所以啊,他们完全可以放开袖子跟着干。

当然这话他就不好跟船娘说了,这带人做生意有风险的,挣了那是皆大欢喜,要是赔了指定是带头人背锅,搞不好还得赔对方的本钱。他和船娘就是萍水相逢,坐了船付了钱再没别的交情,懒得说。

听了船娘那番忧心忡忡的话,众人谈兴大减,专心的赏起湖景。

七月恰是荷花开得最盛的时节,粉的鲜妍夺目,白的清冷卓然,黄的娇俏灵动微风徐徐,花枝摇曳,十分动人。

船娘摇着木浆从荷花丛中划过,鼻间都是沁人的清香。

徐大爷伸手摘了一个莲蓬,剥出莲子,叫众人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