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皮崽崽的太子妃日常(531)
众臣皆是面面相觑,?脑海中转悠着吴姓将领的名字,?但怎么也对不上,?可皇上说的肯定不会有假,?难道这位升迁飞速屡立奇功的少年将军竟是将门出身名门之后?
“不过你年纪尚轻,?朕已连晋你几级,?若再晋你官阶恐怕有违礼制。但不赏朕也于心不忍,?这几日颇为此事发愁啊……”
众人心中不禁替这个少年惋惜,?他们太了解朝堂上这样的套路了,看起来皇上这次并不打算封赏于这个少年将军了。
但吴珣的声音很稳,并未有半点的犹豫:“突厥之役功在殿下功在诸位将士,不在末将,?末将只是运气好些,若陛下坚持封赏末将,末将恳请陛下将赏赐给末将的财物分赏给战死沙场的将士亲眷。”
“好!”陆兼一锤定音,“那便如吴将军所言,突厥之役中凡战死及伤残者慰劳之物皆翻一倍。”
太监得了陆兼口谕,将圣旨传出,金銮殿上再次山呼万岁。
陆兼看向吴珣,他的目光中带上了些许欣慰和动容,这些他们之前并未套过词,方才吴珣所说确实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看来吴珣不仅仅是适应了这个朝堂,也适应了他之后会与詷儿共担负的命运。
“朕的封赏倒是被你分赏下去了,加官进爵,官不为你加了,这爵位倒是不能少。”
众臣惊讶地发现他们猜错了皇帝的心思,这爵位虽是虚衔并非实权,也并非没有这个年纪封爵的,但多数都是承祖荫,这个年纪白手起家封爵的确是少之又少。
“因你出生吴地,封你为吴国公倒也合适。”
国公……
满朝哗然,有大臣已经出列,刚说出一个字却遭到了陆兼淡淡地扫视:“诸位若有觉得朕的封赏过之者,不妨亲自上马杀敌,若也能率兵凯旋而归,朕同样有此封赏。”
是这个道理,虽然吴珣年纪小,但立下的功劳却是天大的功劳,若这样的功劳放在一个戎马半生的老将身上无人敢有什么意见。但话又说回来,封赏的本就封赏的是功劳,与年纪又有何干系?
有人艳羡吴珣,也有人为吴珣惋惜,这样的年纪便已经被封为国公,日后还想进封的可能性就小之有小了。而且势必会成为靶子,帝王心思太难猜了,就像吴珣说的那样,这次统率三军的其实是太子,吴珣作为前锋将军被皇帝直接封为了国公,很难说不是皇帝有心在敲打太子。
吴珣忙叩首谢恩,推辞的话刚说出一半便被陆兼止住了:“朕意已决,不仅仅为了你多立下的功劳,还因为你能为社稷百姓以及诸位将士着想,国公之位实至名归。”
随后陆兼走到另一人的面前:“你也是朕看着长大的,朕依稀还记得当初你父亲的副将将你送到朕的面前,只来得及拿出一封你父亲的遗书便因受伤流血过多而死。信中你父亲说了战局,说了时局,最后一句话说到了你。臣仅有此一子,望陛下将其交予臣麾下的大昱将士,待他长成便允他从军,另,望陛下隐瞒其出身,臣不欲其落入西凉人之手。”
“朕让你入宫为太子陪读,有心想保你远离战火,却不想你刚过十四便主动请缨,如今一晃又是十四个年头。看到你如今模样,朕才稍稍安心,朕未负当日龙祺王所托,想必尔父于九泉下也能安息了。”
“龙祺王”三个字一出,比之前封吴珣为国公的事还让众臣震惊。只因这位龙祺王乃当日叛西凉归附大昱的西凉王爷,据说是因为西凉王残暴残害百姓遂反叛西凉。被当今圣上封为了王爷,派他镇守西北边界,屡立奇功。之后这位龙祺王爷一场战役之中被西凉所俘,据说是宁死不屈,但也有传闻说其实他叛大昱复归西凉。但这些都是传言,因为死讯传来后皇上以王爷之礼将其厚葬,嗣号信。
但这也就足以说明为何皇上对于当时这个十四岁的少年空降至西北委以重任,并且秘而不宣其家世来历。龙祺王爷毕竟曾是西凉王室,龙少阑的身份太过敏感也太过特殊。无论是对于曾经追随过龙祺的西凉人来说,还是对于不信任龙祺大昱将士来说,将龙少阑的身份公之于众都不是件好事。
而如今龙少阑已经不再是那个十四岁的少年了,他已经是个身经百战的老将,手中兵刃砍杀的西凉将士不下千人,已经无人再能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贯于其身。
“朕如今欲复你封号,让你承尔父之爵。”
“臣谢陛下恩典,但臣所求并非爵位。”
“怎么?你也要和吴珣一样?”陆兼无奈,怎么今天的赏赐一个个都赏不下去。
龙少阑却摇摇头:“臣有愧,臣之心境不如国公。臣是想求陛下另一赏赐,恳请陛下割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