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2182)

作者:三羊泰来

刘明生莫名的紧张,“请讲。”

“你觉得现今科举制度如何?”

刘明生懵了,科举如何?士农工商,科举为朝廷选人才,也是寒门学子跃龙门的机会,自然是好的,可他的不得中心中有怨,他明明才学不错。

昌忠不急,静静的看着远处的山峦,心里想的是工部这些年招收的人才,工部有算数特别厉害的,娘都说工部的那位是天才,可参加科举一定不得中,因四书五经一塌糊涂,娘就笑着说偏科偏的太严重。

别看爹嫌弃工部是吞金大户,可该给的银子从不会少了,还会时不时念叨人才的重要,皇上受爹思想影响,工部才会全国选人才。

昌忠勾着嘴角,其实不知不觉间已经改变了许多,只等待慢慢的积累达到改变的契机。

刘明生抿着嘴,“您可知县太爷?”

“不知。”

刘明生深吸一口气,“县太爷是举人出身谋的官,熬了十几年走了关系才成了今日县太爷,然县太爷对县中政务并不上心,反而喜欢邀请秀才举人吟诗作对。”

昌忠目光幽深,“如果是你该如何处理县中政务?”

刘明生懵了,“啊?”

昌忠笑了笑站起身道:“今日就到这里,你去报考,相逢是缘银子不用担心。”

刘明生心里咚咚直跳,却忍了下来,“不,不能。”

“如果过意不去,帮我默写一套四书,笔墨纸砚等明日送过来。”

“啊?”

昌忠笑着,“不急着给我,你慢慢写,等我游学回来再给我。”

刘明生回神眼前的人走了,他的直觉告诉他遇到了贵人,如果不抓住这次机会,再无翻身之日!

第1755章 添把火

昌忠回到租好的院子,院子并不大,小厮找了村子里妇人打扫干净,还在村子里买了粮食和鸡蛋等。

昌忠道:“去县城买一套笔墨纸砚,多买一些好纸回来够写两份四书。”

小厮不明白,“大人要默写?”

“送人的。”

昌忠等小厮离开,拿出自己用惯的笔墨准备些书信,不得中的考生,他一路见了三人,其中有问题的两人,前一个已经被打击早就放弃了读书,只有刘明生还继续坚持,并且秉性不错。

刘明生的事很好查,顺着谁打压他就能查出来,刘明生的考卷一定被人掉包了,顶替了刘明生的成绩。

这还没到川州,科举下的黑暗让人心惊,本地世家真能一手遮天。

昌忠写好信,又想到州城所见,一个世家公子,竟然不讲州城官吏放在眼里,全因这家公子有族叔在京城当官。

京城,周书仁不知道昌智的所见和感慨,他正抱着孩子!

没错,就是软乎乎的孩子。

皇上在一旁看的乐呵,“周侯在家中没少抱孩子,瞧瞧动作多标准。”

周书仁道:“的确没少抱。”

皇上问,“这孩子是不是十分的像朕?”

周书仁心道只有三分像,这孩子更多的像太子,“嗯,像。”

皇上哼了一声,老狐狸只说像,意思并不是十分的像,伸出手将孩子抱过来,“今日你也看到你未来的徒弟,这孩子未来交给你了。”

周书仁心情复杂,这么小的徒弟,“臣争取多活几年。”

皇上看着周书仁就心里发愁,瞧瞧瘦的,“你就不能多吃些?”

“体制问题,这不能怪臣。”

别提媳妇多羡慕他干吃不胖了!

皇上将孩子交给太子,示意太子送孩子回去,等书房内没人了,皇上才道:“朕有些日子没召见顾昇,你儿子考验未来女婿,朕添了一把火。”

周书仁心里翻白眼了,“您明明是想给永安国公府加筹码。”

所以别想他念着好!

皇上笑了一声,“就知道你什么都清楚。”

周书仁抿了一口茶,“眼看着要满三年,皇上想卓古瑜去哪里?臣要先表明态度,户部不准备进官员。”

皇上,“放心,朕不会丢麻烦给你。”

周书仁抬眼直直的看着皇上,没说话意思也表达的明显,您丢来的麻烦还少吗?

皇上才不心虚,“朕给他选了个好地方,你觉得刑部如何?”

周书仁放下茶杯竖起大拇指,“妙。”

永安国公府只能走阳谋,阳谋也是不容易走的,皇上给添加了筹码和便利。

皇上又笑着,“太子过几日回去刑部,他会带着卓古瑜一起去。”

周书仁又竖起一根大拇指,所以说最会下棋的是皇上。

皇上又道:“你家老四想法不少。”

周书仁笑着,“他读书多想的多。”

皇上嗤笑一声,“读书多的人许多,有想法的却不多。”

周书仁表示赞同,朝廷不少官员在其位谋其政,死守顽固思想不说,还打压有想法的官员,他每次看到都跟着闹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