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民国后前任满地(345)

作者:泰哥儿

说到这,无论接下来的回忆是否继续说,黎觉予都已经明白了。

感情丁香为金手指幻境,找到一个满足逻辑又充满人性的故事,难怪她能一直忍耐不发,和她这个鬼魂生活在一起。

至于为什么两个身体的设定,现在只剩下一个,那就更好理解了。

在丁香看来,日本大地震多么渗人,说不定鬼魂黎觉予的本体已经死在日本,所以两人在法兰西的时候,鬼魂黎觉予才被迫用同一个身体继续实现梦想。

也是因为觉得鬼魂黎觉予付出太多,丁香才决定从丧女之痛中走出来,自我成长。

呃,不得不说…

丁香的推测蛮离谱,却出奇的好接受。

本来黎觉予想好话术,给自己的离谱人生开脱,聊到现在居然一句话都插不进去,全然像在听另一个神话故事。

说完了,丁香也痛快了,喝茶跟喝二锅头一样一口干。

瞄到黎觉予隐隐抽筋的面部表情,她才意识到气氛不对劲:“怎么,难道我推测错了?”

“没,没错。”

黎觉予想说实话,却找到比佛教更好的说服办法,只能承认丁香的推测:“我是没想到,你居然能那么聪明…早点说出来,我就不假装你女儿了,怪尴尬的。”

“我不尴尬伐?”

说到这个,丁香就有话说了,批评的话:“你每次叫我妈,语气扭捏得像被人强迫的,听得我都要做噩梦啦!不想叫就别叫!”

“我这不是怕你接受不住打击嘛…”

“得了,听你叫妈很遭罪…”

“妈妈妈妈…”

丁香捂住耳朵跳开,黎觉予一边追一边在她耳边喊。

将内心深埋秘密告知对方后,这两位表面母女总算化解彼此间的隔阂和尴尬,关系真正变得融洽和谐起来。

至于明天会发生什么,嘿,那就明天再说吧!

黎觉予想:反正昨天是私人聚会、这里又是上海,舆论压力应该没有法兰西大。

事实证明——黎觉予还是小看民国笔杆子了。

第二天的报童、报纸摊、街头小画片,沸沸扬扬都是关于黎觉予的新闻。无数文笔极佳的记者们,洋洋洒洒写下关于黎觉予的事迹。

不过新闻爆发的原因…和昨天的鸡尾酒宴会一点关系都没有。

举办宴会的法国人,十分注重保护宾客信息,虽然曝光黎觉予的身份有利于他体现人脉,但考虑到记者拍到的照片中有:安托瓦内特阁下、毕维斯作曲家、物部家主事人和周行长…思虑再三,他还是放弃淌这趟浑水了。

[涉及重要人物过多,不予发布]

从中法友谊会发出的一个指令,摁倒宴会中跃跃欲试的记者。

譬如昨天冲到宴会最前面的《大公报》记者,吕碧城。

她听到中法友谊会的恳求后,兴奋撰长篇通讯的手微微一顿,面露难色:“可以拒绝吗?”

“在我看来,这并非单纯娱乐八卦,我们完全可以借黎觉予的事迹,倡导新式女子教育。”

吕碧城是大公报的记者,长期负责撰写《上海职业女性访问》专栏的文章。

作为曾经在报上刊登过“试观五洲之国,女学昌,其国昌;女学衰,其国衰;女学无,终必灭之①。”有力文字的女记者,她总能透过各种新闻找寻蕴含的女性力量。

然而…大公报主编摇摇头:“不行。那是一场商业宴会,我们并非受邀媒体。”

闻言,吕碧城露出受伤神色,手中钢笔戳在纸面,留下硕大墨点。

不过下一秒,往来严肃沉稳的主编突然噗嗤一笑,收起逗弄下属的表情,轻松愉悦地说:“虽然我们没办法提及宴会,但是可以从《娱乐》杂志专访上作延伸。”

啪——厚重的黑白画像娱乐杂志,被主编拍到桌子上。

但是娱乐报专访,和黎觉予有什么关系?

怀着这种疑惑的吕碧城,翻开杂志第一页后,顿时眼睛一亮。

主编用指骨点点桌子,兴奋难抑地说:“没错,《娱乐》的杂志专访就是百老汇的玛丽,最近卡尔登影戏院播放的百老汇映画,就是黎觉予当年登台纽约的歌剧。”

这部映画有多火,不用主编多家阐述。

吕碧城立刻抢过专访,说:“我明白了!”

就这样,即使宴会照片被要求不予流出,但今日新闻,依然铺天盖地全是黎觉予的名字——大家没办法刊登宴会消息,便从归国记者林苏北带回的映画、专访身上下手。

特别是大公报,吕碧城非常懂得如何先吸人眼球,再传播思想。

封面用上黑体加粗的夺目标题,写着:[空前创举,直接由纽约百老汇舞台;空前星光,华中第一歌剧女高音。]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