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番外(637)
将她调回来么?这个念头只在重锋脑海中一闪而过,马上就被他否定了——她也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她在沪市还有要完成的事情。
重锋缓缓地说:“不用。”
“当然不用了……”郑国兴在另一边捏了捏眉心,说,“你要是真这么做,我看你也别做这大队长了。”
电话的结果,是滇省这边联系沪市公安,按照重锋的指示,在不惊动李潇潇的前提下,进行一一查核。
然而,还没等沪市那边出结果,滇省这边的二次审讯结果出来了。
A国供货者爆出了个接头人的名字岳海雷,公安这边马上就去核实,查到了这个岳海雷是曾用名,改过名字,现在叫做岳海磊,跟李潇潇之前告诉重锋的学生名字一样。
随后沪市公安的查核结果也出来了,跟滇省的结果能一一对上,马上将人逮捕。
被捕人是高校学生,在沪市引起了轰动,李潇潇马上就去找顾天泽问个究竟,却只见顾天泽也是一脸震惊。
“是他先找上的我。”顾天泽说,“他是我之前打工的饭店的熟客,我还在好奇,他一个学生挺有钱。”
他又说了一些细节,表明岳海磊比普通学生富有得多,而滇省的普通百姓并不富裕,一切都在显示岳海磊本身就做着见不得光的勾当。
这简直太戏剧化了,李潇潇仍是担心有什么误会,打电话问了一下重锋,得到的回复却也跟顾天泽差不多。
此时已经是1980年年底,新年在即,这件事很快也被庆祝新年的喜庆盖过去了。
接下来的大半年,沪市风平浪静,治安一如既往的好,又因为大城市地理位置优越,变得愈发繁华。
1981年9月,沪市戏剧学院的配音班进入了大四学年。
经过大三一年专业的配音方向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的配音技巧,李潇潇安排学生们进入新制片厂实习。
去年沪市新制片厂获得年度最佳制片厂的殊荣,今年承担了更多的译制任务。
李潇潇已经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因为学历的提升,她从副导演升至配音导演,分管一个独立的配音小组,在权限范围内给学生们尽可能多地分配实践机会。
电影、广播剧、舞台衍生剧等等,作品出来后,学们生的实力不比老配音演员差,甚至声线变化更广,这些新声音一进入观众们的耳朵里,马上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制片厂的配音演员都比较固定,观众听众们甚至一听声音,就能说得出来配音演员的名字,所以在听到新声音而猜不到是谁时,很多人都想要打听一番。
李潇潇在广播剧访谈中放出了学生们的信息,年轻的准配音演员们马上收获了大批粉丝。
感受到观众听众的热情之后,学生们受宠若惊,学习也更加努力了。
继《淮海街探案》有声化之后,沪市新制片厂后续又制作了其他广播剧。
与此同时,新制片厂的动画在亚洲国家受到好评,但电影内容多为童话、神话,受众年龄偏低,李潇潇提出流行小说动画化,提高动画片的受众年龄。
新制片厂一直以来都是制作电影版动画,制作周期长,而流行小说的篇幅决定了动画化只能走剧版。
如果压缩周期,质量必然降低,制片厂内因此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计划暂时被搁置,李潇潇提出将该项目转给粤省话剧中心,因为话剧中心有丰富的剧版动画译制经验,或许他们愿意尝试。
各新制片厂都有自己的优势,大家都是为了译制片和美术片的发展,不会故意藏着掖着生怕别人超过自己。
因此,李潇潇一提出来,孙哲绎就同意了,粤省话剧中心也接受,新项目成立,同时邀请李潇潇参与项目。
第一届高考恢复后入学的学生,是在1978年3月入学的,比第二届学生只早了半个学年,即将在1982年春节前毕业。
第一批大学生是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跟往后好些年的大学生一样,享受国家包分配的工作。
这是一件让许多人羡慕的事情,但也有的大学生放弃即将到手的铁饭碗,直接进入商场淘金。
说起这个,仅仅一年多过去,在沪市就没有人不知道顾氏物流的老板顾天泽。
在大部分人都还在做着开餐馆、缝纫店等小本生意的时候,顾天泽就已经跟钱学农签订合同,合购了几辆黄河牌大卡车,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物流公司。
这个年代很多人都还没有“物流”这个概念,大多只只是简单地理解为运输。
顾天泽借着在沪市的人脉,接到了许多政府运输需求订单,同时各家小公司也有许多零散的送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