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358)

作者:天行有道

钱太妃有气无力的摇了摇头,虽则仍有那么点便意,她却情愿忍回去。再拉,就得连肠子都得带出去了,她都大把年纪的人,凭什么还得受这种罪呀!

郁太妃满意颔首,“如此甚好,若苦主不在,等会子来人也没法问话。”

话音才落,就听到一个小太监嘹亮的嗓门,“皇后娘娘驾到!”

郁太妃展颜微笑,“瞧瞧,鱼儿已上钩了。”

她立刻上前施礼,钱太妃也挣扎着要下床请安,林若秋忙让进宝过去搀扶,钱太妃于是露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仿佛皇后娘娘乃包青天在世,定能为她主持公道。

林若秋关切的看着这位脸色发绿的老太妃,“听说太妃娘娘身子欠安,本宫还以为是风寒一类的小事,怎么看着却严重成这样?”

郁太妃向对面使了个眼色,钱太妃会意,假装将要晕倒,好容易才振作起精神,一副受尽委屈的架势,“想来不过是吃错了东西,才下痢不止,皇后娘娘就别责怪他们……”

这便是话术,她如此一说,皇后当然非为她主持公道不可。

郁太妃满意颔首,到目前为止,事情的进展都在自己意料之内,自然不可能一开始就指证御膳房那帮蠢奴才,非得慢慢抽丝剥茧,才能攀扯到谢贵妃——哪怕不是贵妃做的,这事也必得按到贵妃头上。

她满以为林皇后接下来就该询问前因后果,可谁知那位却只是轻轻叹了一声,“想不到太妃娘娘的身子竟这般糟糕,陛下与本宫还想着让诸位太妃去封地颐养天年,如今看来,恐怕还是留在京中养病最为相宜。”

钱太妃吃了一惊,连告状都忘了,“去封地?”

林若秋点头,似乎对她们的无知十分诧异,“对呀,太妃,你们难道不曾听说?陛下早有此意,认为天下以孝为先,本朝定下的规矩却让王亲与其生母分隔两地,未免有违人伦。”

说罢嫣然一笑,“陛下原想着,天下既然升平,不妨让诸位太妃与其子息团聚,只是此事关系甚大,须各部商议。如今看来旨意也不须拟了,诸太妃似乎更愿意留在宫中,那便顺应人情吧!”

她并未捏造事实,楚镇的确说过这些话。自太宗皇帝起,皇子成年便可封王去往属地,但身为皇子生母的嫔妃们却依旧得留在宫中,表面上是为了服侍皇帝,实则更像是留在宫中为质,方便掣肘。藩王们想要造反,也得顾及三分。

但楚镇显然是个很有见地的皇帝,并不愿以此阴私手段弄权,况且这些年根基渐渐稳固,楚镇也早已将大批兵力握在自己人手中,纵有动乱,也能从容应对。倒是这些太妃们留在宫中一则消耗国库物资,二则也须提防她们与宫外串通勾结,倒不如将这些人索性放归封地,既全了皇帝仁孝的美名,也能让那些藩王因此感恩,愈发效忠于大周——有异心的终究是少数。

只是此事还须经过尚宫局与各部商议,故而楚镇尚未对外声张,但他为人素有决断,少则两三年、多则四五年,此举势在必行。

钱太妃听了她一番侃侃而谈,整个人都惊呆了,她原以为此生再也没有与爱子团聚的机会,原来机会就在眼前吗?

西苑其他那些被郁太妃拉来充场面的太妃太嫔也都为之瞠目,她们原本是过来凑数的,必要时搭一两句腔,指责尚宫局对她们的迫害,并顺势将战火引到谢贵妃(或者皇后)身上。这会子却一个个静悄悄的,半句话都说不出来。尤其是那些有子嗣的老娘娘,更是偃旗息鼓,开玩笑,眼看着就能离宫了,谁还愿意多生事端,那不是自个儿给自个儿找麻烦吗?

眼前的场面正合了林若秋的心意,她莞尔道:“对了,太妃娘娘,忘了问您是怎么病的,可否告诉本宫?”

第158章 挽留

郁太妃脸都青了, 这个林皇后, 当真是狡诈无比。她轻轻扯了扯钱太妃的衣襟,暗示她莫要轻易相信这位皇后娘娘的说辞——谁知道她说的是真是假?

钱太妃却哪管得了许多,光是想到分别多年的独子,她就觉得喉咙里都哽咽起来。不管真假,只要有一线机会,她都愿意去尝试。

况且,皇后的话必定是金口玉言, 林氏既然敢这么说, 必然是皇帝曾授意于她。那么, 皇帝也对她们这些老怪物的心思了若指掌。钱太妃想到此处暗自心惊,万一皇帝知晓她故意挑拨宫中生事,不肯放她去封地呢?她岂非只有等着老死宫中了?

思及此处, 钱太妃忙道:“没有,没人害我!是我自己不小心吃了馊食。”又拉着一个小丫头过来打了两下, “说了那枇杷糕不能隔夜, 只是不听, 小蹄子们就会害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