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卓其华/请让我静静——地混吃等死+番外(692)
史悦筱的呼吸急促起来,太后站起来,扶着沈姑回去坐下。史悦筱的呼吸愈发急促了,已经喘不上气来了。张弦要拿掉她嘴里的布,太后抬起手:“把她送回去吧。”
张弦抬头。
太后:“老身见也见了,可以送她回去了。”
史悦筱明显是犯病了,必须要给她及时服药,可太后却制止了张弦的举动,让张弦直接把人送回去。张弦沉下心神,朝两位武寺示意,两位武寺把已经快要晕厥过去的史悦筱重新放回箱子里,盖上箱子盖。
张弦带着人和箱子走了,沈姑这才出声:“主子……”
太后面无表情地说:“皇帝不能做的事,老身为他做了。虽说这孩子也闹不出什么花来,可一个二个的,都是忘恩负义之徒。若非顺傛,十一年前她就该死了。这世上她可以恨任何人,唯独不能恨顺傛。当年的事,太子和齐王对真相怕不清楚,皇贵姰和德贵姰也不会碎嘴的跟儿子说。老身就是要让她知道真相是什么,让她知道,她该恨的是谁。她这副模样,这副身子,关在东四所也是折磨,她若挺不过去,早些去见她娘也好,她可以问问她娘,老身说的是真还是假。”
张弦把人送回东四所后就直接返回了万慈馆。张弦回来的时候永安帝正跟卓季下五子棋。卓季躺得闷,可有伤在身又不能动弹,永安帝陪他解闷。张弦回来了,表情正常,安静地换下冯喜,伺候两位主子。
永安帝陪卓季下了几盘五子棋,又和他一起吃了下午茶,等卓季又睡下后,永安帝才出去询问张弦。
张弦低声说:“太后娘娘只是把当年的真相告知了史悦筱,就让奴婢把人送回去了。只是……那史悦筱受了刺激,回去的途中,就犯了病,一口气没上来,去了。”
永安帝看了张弦一眼,然后拿起茶盅喝了口茶。放下茶盅说:“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她只是史家的一个女儿。”
“奴婢明白。”张弦接着问了句,“史悦筱身边伺候的也一同抓了,那些人……”
永安帝仍是看了张弦一眼,张弦明白地躬身:“奴婢这就去办。”
张弦走了,永安帝喊来冯喜,给文渊阁下了一道圣旨。
※
永安二十二年八月初四,文渊阁下发诏谕,俣国各州府全面建立启蒙书院。永安二十五年一月初一起,俣国全面取消科举制。官员将不再依靠科举来选拔。此诏谕一发,举国哗然。那些还在埋头苦读,想要通过科举进入朝堂,光耀门楣的人们欲哭无泪。而那些接受了新型学制,以各学院为目标的学子们兴高采烈。
永安帝给了两年的时间做缓冲,户部将拨下专款在全国建立启蒙书院。俣国的教育体制以此正式走向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向。
被刺事件的后续还在持续发酵。俣国各学院、文武各部进行了一次从上而下的清查。参与刺杀事件的主谋全部凌迟处死或斩首示众,其余相关人等和连坐的族人则全部被遣上海船,作为人力资源,送往俣国在海外的地盘。这次事件,前后有将近一万人被牵涉其中。所有牵扯此案又罪不至死的,坐着海船,永远流放海外。
同时,永安帝还下旨,鼓励俣国的民众们前方海外定居。良民愿意前去海外的,朝廷会发放一笔奖励金。很多普通的民众拖家带口,拿着朝廷给的奖励金前往海外谋生。对俣国的百姓来说,海外到处都是金山银山,比留在家乡地里刨食强多了。
俣国这些年的发展,最直观的就是人口的直线上升。人口的暴涨带来的最直观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永安帝鼓励百姓前往海外,一来是稳固海外地盘。二来,也是为了缓解这一矛盾。第三,俣国的民众走出去了,俣国的文化才能传播出去。俣国,正一步步朝着他的大帝国版图进发。
八月初八长青节,因为卓季受伤,永安帝没有大办。这一天,朝廷重臣和命妇们分别进宫为太后祝寿。晚上的宫宴,永安帝携皇贵姰和太子、齐王一道出现,唯独少了卓季。也因为少了卓季,现场的气氛透着那么一点低落。
宫宴举行到一半,王保抱着琴和花姑姑出现了。看到他们两人,心情低落的大臣们立刻来了精神。王保和花姑姑为太后进献上了一曲“相思”,又把太后给唱哭了,而京城大大小小的曲舍,再次亢奋了。
“……最肯忘却古人诗,最不屑一顾是相思。守着爱怕人笑,还怕人看清。春又来看红豆开,竟不见有情人去采。烟花拥着风流真情不在……”
车上,张弦道:“俍俍又把太后娘娘唱哭了。”
永安帝:“又不是他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