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0年代:抢个老公去致富(32)
李世富领着彦钰娇走进了古董交易所,虽然行人不算多,但举目可见叫卖的摊主。
“寻常收的货,要是遇到不厚道的老板存心压我的价或者不愿意收的,我完全可以考虑来这里摆摊卖。”彦钰娇觉得县城果然要比农村热闹许多,至少在乡下不被人看好的行业,在这里还算吃香。
李世富暗自发笑,他笑的是女人的天真和不知天高地厚,“你知不知道古玩市场猫腻很多,你再看看在这摆摊的普遍是男人,你个女人在这儿肯定是要被生吞活剥的。”
尽管李老板把玩古玩的描述得极为恐怖,彦钰娇也是不以为意,“男人是多了点,但不代表女的不可以来这儿,这里既可以淘宝,也可以卖货,能达到买卖双方的互利双赢。”
“先别着急下结论,我带你四下里转转。”
李世富领着彦钰娇游遍整个古玩市场,她四处看了看,亲眼目睹了李老板口中的猫腻所在。
“古玩不打假”、“真假优劣全凭买方眼力”、“售出不退货”三规则,无论在22世纪,还是八零年代都是古董行业人的共识,只不过在未来世界古玩市场增强了法律法规的约束以及行业规范、评价体系的监督,整个行当运行得有规有矩了些。
然而在法律滞后、规范缺位的八十年代,古董行业的假货泛滥、诚信缺失、道德滑坡,是这行存在猫腻的罪魁祸首。
彦钰娇发现有的店家将坏的陶瓷用专用胶水补补,照样放在货架上出售;用的老板将假货吹得天花乱坠,低价收高价卖;有的店里为了好些人再抢着买一样宝贝;还有屡见不鲜的盗墓者将挖掘到的好货色倒卖到熟客手里……
古玩市场的猫腻,可谓奇像百生,令人目不暇接。
彦钰娇摸了摸布袋里的鼻烟壶,想着古玩市场高手云集,一定能妙手回春将把手拼接到壶壁上。
“李老板,我想找个修复员,要修补手艺好的。”
“你手里有破损的宝贝?”李世富顺嘴问了一声,继而指着东南角落说道,“那里有家店,专门修补古董字画,店家的手艺在这个行当里是出了名的,不仅手艺好,而且为人有诚信,不管哪家老板的宝贝到了他手里,也不管价值多高,他都不会起贪念。也真因为这样,周围的店家都喜欢光顾他,而且不少外地的老板也都慕名而来,但他的原则是不和生客打交道。另外,我们不叫他什么修复员,我们喊他工匠。”
第25章 做生不如做熟
“工匠?这也不是行内话啊?”
“这师傅姓宫,单名一个将字,他们家祖辈都是修古董的,所以到了宫将这一辈,大家都直接喊他工匠,既方便也有趣味。”
彦钰娇觉得工匠这个称谓既大气又专业,殊不知这竟是修补店老板真名宫将的谐音。
两个人来到东南角的修理店,店名取得很有古韵风,叫“倚玉轩”。店看起来并不大,只有十几米的空间,一张修补用桌,配上一个简陋货架,便成就了一家店铺。
“工匠,带了新客人来光顾你生意。”李世富熟门熟路地引荐。
忙着修补手中瓷瓶的宫将抬起头瞄了一眼,又自顾忙起来,拒绝的声音中透着慵懒般的嘶哑:“李老板,你清楚我向来不和生客打交道。”
宫将不愿意帮新客户修补古玩,并不是他目中无人,而是因为此乃行业规则,忌生客。和陌生客户做交易,存在很多后续麻烦,自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那我掌嘴,刚才说错了话。”李世富假装抬手打了下嘴巴,接着软磨硬泡道,“这姑娘是我的客人,她是专门在乡下铲地皮的,我们合作过几次,你赏脸,权当是我来找你帮忙。”
宫将与李世富一直有着亲密合作,因此听说彦钰娇是铲地皮的,经常在农村里挨家挨户收货,届时再把货转手卖给李老板,也就不再坚持己见。
“什么宝贝需要我动动手?”宫将将修补好的瓷瓶放到货架最底层,懒洋洋地说,“是要后加彩,还是要再包浆?”
彦钰娇明白宫将说的是行话,是想旁敲侧击试验自己是不是真是行内人。这些行话在古董行业里是最基础的,完全难不倒博古通今的彦博士,于是她决定露上一手。
“我收了一只鼻烟壶,东西绝对至尊,可惜主人家不珍惜,坏了把手。”她取出鼻烟壶放到工匠面前,恳切地说,“知道宫师傅工手好,至于是包浆、加彩,还是生蜡,您才是行家,我只是借用您的丹青妙手,还它一个原样。”
“姑娘果然嘴皮子利落。”宫将被彦钰娇拿话捧得喜滋滋的,也不再端着架子,和气地说,“这鼻烟壶果然有一眼,你放心,对至尊货,我自然用至尊手艺来对待,你就瞧好吧!不过今儿个可拿不了,你得改日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