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人生之知青岁月(210)

作者:2019无解

有一点让沈梦昔很是不忿,他们四人都住着双人间,每月更有100元生活费,还可以凭学生证到商店随意购买紧俏商品,他们的生活可谓奢华。而国内学生的助学金只有每月20元,形成极大反差。

沈梦昔心里不断嘀咕着升米恩斗米仇,嘀咕着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再嘀咕也是无法,当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年代,也要大量支援非洲人民,全国百姓每顿吃三两,也要让非洲兄弟有吃有喝。

沈梦昔想到即便四十年后,他们也还是不会种菜不会挖井,就直接抚额。

这是基因的问题。并不是种族歧视,只是基因。二哈和边牧的区别。

(好吧,沈梦昔承认她是嫉妒那100元的补助了。)

校园就这样热闹起来了。

七八级一开学就组织了很多团体,文学社、诗社、舞蹈队、球队等等,办了校刊《萌芽》,还在湖边亭子里成立了英语角。

沈梦昔也想过写些文章发表,但是此时的风格是那种苦难文,例如《平凡的世界》、《孽债》的风格,当广大知青还在反复舔舐伤口的时候,她已经收拾好心情,奔向自由生活,没空再次回忆农场经历了。

都说知青际遇悲惨,其实,农村也因此承受了很多,城市来的学生,不会农活,甚至连饭都不会做。有的常年住在农户家,除了自己洗衣服,连炕都烧不热。当然,这是极少数。大多数知青在农村艰难地生存下来,学会了农活,学会了基本生存技能,并且为农业生产做出自己的贡献。

还有很多知青刚一接触农活,身体吃不消,又连续吃不饱,就有人就偷村民的菜吃,后来偷鸡,偷狗吃,搅得村子里鸡飞狗跳。

还有一些知青,和农村女孩谈恋爱,回城的时候,一走了之。

若说苦难,应该是精神上的比较多,压抑,孤独,对未来的茫然,对知识是否有用的困惑。

从明年开始,知青大批返城,各种现象都会出现了。

有的人自残,有的女知青用身体换取回城表,有的人抛妻(夫)弃子。

这样的历史问题,很难说,是谁的苦难。

沈梦昔在农场已经非常幸运,吃喝不愁,甚至比在家中还好上很多。

她不好意思说比别人苦难,尽管知道,如果没有武陵空间,她早已死在野猪或者野狼口下。

过去的就让她过去吧。

******

班级同学感觉学习时间不够用的时候,她却去和系里的白教授学习格律诗了。白教授年近六十,她的诗词,婉约中带着韧性,这正是她这些年来的生活写照。

白教授听说她要学诗,非常高兴,又跟她再次确认,得到肯定答复,开心的白头发都在发颤。

为此她还特意编写了一份教材,简单明了的用几句口诀写明格律诗在平仄、用韵、对仗、变格等几个方面的规则,分别给她讲古风、绝句、律诗、词的写作,讲古音的平仄,讲历代著名诗人的风格特点。

每周一节课,周日沈梦昔就带着日记本去白教授家听课,白教授的老伴在六七年去世,她一个人生活,大多时候去食堂吃饭。

沈梦昔每次去都做一顿午饭,给白教授吃。

当她把蹩脚的第一首诗迟疑地交给白教授的时候,没想到她很高兴,“都对了!我还担心你会写成教条的口号呢,很好很好,继续努力!”

沈梦昔好像获得无穷的鼓励,心里有了自信。

有一次,她看见白教授在书房写字,触发了灵感,马上动笔,仓促写了一首绝句。

墨酣尘念消,

推砚压扶摇。

笔力透纸背,

惊龙飞九霄。

白教授看了笑道:“还行,会变格了。”

三个月后,沈梦昔拿着白教授批改完的几首七律和词,听白教授说:“行了,规则都通了。你结业了。以后多读书,功夫在诗外。写诗这件事,一辈子都不算毕业。”

沈梦昔点头应是。

“我很高兴,还有一个学生愿意学习古体诗,他们都在写现代诗,都在抛弃旧东西,可这些都是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啊!中医算是没落了,可惜啊!以前是怕饿死师傅不肯教,现在师傅真的死了,断了啊...以后你当了老师,要记得不单让你的学生会背诗,还要让他们明白,诗词怎么读,怎么写。”

个子娇小的白教授把手里的教材交给沈梦昔,“收着吧,常来我家吃饭。”

沈梦昔哎了一声,“老师,有空我就来给您做好吃的。”

白教授听了,欣慰地笑了。

******

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学校将在国庆节后召开秋季运动会。

中文系七七级二班22个女生,大多数人报的项目都是铅球、跳远,上去混一圈,就完成任务了。800米、4*100接力这样的根本没人愿意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