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寒门崛起(87)

作者:颜月出

这母女俩威胁人一个套路,嗓门又大不知道遮掩,一下子半个村都知道老四要学郭建设捉鱼卖。

老四借了一个鱼网,有点小,有点旧,他实在买不起,能借到就不错了,凑合着用。

第一天的时候,他悄默默的绕着郭建设,怕郭建设觉得他抢生意,结果不知道是不是地方没选好,忙活了一天,只撒了几斤鱼,还不够来回路费的!

老四媳妇看着他拎回家的死鱼,气哭了:“你不会走着去集上卖吗?人家能去,你咋不能去?”

“我也能去啊,但这不是捉的少,去一趟干啥呀,这点鱼你买啊!”

“那人家大丫爸咋能捉那么多?你不会跟着他呀!看他在哪,你就在哪!”

老四没办法,按照媳妇说的,厚着脸皮跟着去了,跟他一样想法的还有不少人,都想挣钱,谁嫌钱多啊,能挣钱就去做!

他们不知道郭建设挣了多少钱,看到郭建设家里几个孩子全上学,这就是一个信号,卖鱼能挣钱,能挣好多钱。

就这么地,郭建设的生意不顺当了。

卖鱼有人抢生意,村里人零零散散的蹲着,一直卖不掉,乱喊价。

捉鱼也不顺当,他去哪,别人就去哪,跟着的人还不少!

两口子就气死了,那她家还养着鱼塘的,以后她们到自己家鱼塘捉鱼,有本事这些人也去啊!

气也没用,管不住人家的脚,郭建设只能凭借技术取胜。

他眼睛亮,网撒的也好,几乎每一网都是满网,能最大面积的捞鱼,别人就不行了。

没有人比的过他。

可这也安慰不了家里损失的生意啊,鱼没以前捉到多,量少了,而且贪便宜的人不来他家买鱼了。

郭建设纵使生气,但是他没有骂人,一个村里的骂谁啊,再说他刚回来的时候,这些人东一把菜西一盆面的,这个恩情他得记!

他性子好,集上原本卖鱼的性子可不好,一个姓郭的来抢生意就算了,这些农村来的咋回事?

啥人都能跟他抢生意了!

他想了一个损招。

但是损招管用,没几天整个集上的人大部分都知道,那些零零散散卖鱼的,怕鱼死的快,会往水里边加尿,吃他家的鱼就是喝他家的尿!

甭管有理没理,这种消息传播的最快!

这下好了,除了少数不知道的,大部分人都不买这些零星的鱼了,想想都恶心,咋吃的下去!

郭建设就纳闷了,“谁造的谣?咱家可没往水里面加东西!”

张秋果第一次听到的时候很害怕,怕证明不了自家的清白,鱼卖不掉了咋整,后来发现受影响的只有村里的人,她们的生意慢慢的好了一点。

还好租了摊位,不然也完了。

村里人生意不好做了,挣不了钱还受罪,不是人干的活。

当谁都是郭建设啊!

这句话竟然出名了,村里人损人不能干,就会说‘当谁都是郭建设啊’。

跟风捉鱼的那些人很少有郭建设的毅力,好些挣不了几个钱,鱼也捉不到,累得不得了,不干了。

只有几个坚持下来,挣多挣少的总比死守着地没有其它收入强,卖鱼这是一个额外的收入。

让人意外的是,游手好闲的老四居然没放弃!

他鱼捉的不多,卖也卖不掉,依然天天捉天天赶集,不过他落不得好,没拿回家几个钱,媳妇还是跟他闹!

“他娘的,闹闹闹,就知道闹,不干活的时候说我,干活天天累死还说我,那我还不如不干了!干了落不到钱也落不到好!”老四觉得自己娶错媳妇了!叨叨叨叨,就知道叨叨!

从集上回来的时候,郭建设一家听到老四发牢骚,翻来覆去说着这些话。

听听也就听听,能怎么办?帮不了他啊!

郭建设和张秋果天不亮裹着睡着的七丫赶集,他们起床的时候,大丫几个也跟着起床。

姐妹几个围在一起,点上蜡烛看书,等听到路上有上学小孩说话的声音,她们合上书本,背着书包去学校。

别家的大人早上下地回来给孩子做饭,大丫家里没人,她们回来自己做。

每天早上吃一样的饭,打一锅鸡蛋汤,撒点盐,一个人一碗,再馏六个馍,一个人一个,就着鸡蛋汤吃,吃饱赶紧去上学。

中午更简单了,一锅面条应付肚子,没有鱼,没有肉,随便炒点菜,加一锅水,下面条,下一把青菜,一个人一碗。

做饭的活大丫二丫三丫轮着来,不做饭的人看书写作业,她们不出去跟人玩,除了帮家里干活,就只剩写作业。

跟上进度之后,姐妹一个没去二老太爷家补课,不能老是打扰二老太爷。

怕孩子们不好意思,二老太爷专门过来请,叮嘱了好几次:“不会的来问我!别自己闷着!”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