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阮家小馆(94)

作者:南颜兮

“行行行!”拿到饭的人赶紧找位置坐。

拿着饭盒弄外带的,装好了肉赶紧盖上盖子,生怕热气冒出去,回家没那么香了。

红烧肉用筷子一戳,直冒油,咬上一口,脂肪的香味瞬间能让人失去理智,实在是太香了。

外焦里嫩,肥而不腻,丝毫没有一点柴的口感,酱红色的色泽,在头顶灯光的照射下,闪着点点星光,红润的色泽简直太诱人,令人食指大动。

各个都吃的嘴上油光闪闪,抬起头来,看到对方的狼狈样,谁也不笑话谁,毕竟这红烧肉实在是太香了。

随后再夹起卤鸡蛋咬一口,鸡蛋在五花肉的汤汁里浸着,裹上了肉香,咬一口,鸡蛋的香气夹杂着肉香,简直令人回味无穷。

有人甚至在感慨,这到底是什么神仙饭馆,为什么做出来的红烧肉这么好吃。

国营饭馆的红烧肉已经成为他们的过去,阮家小馆的红烧肉才是现在和将来!

吃了红烧肉跟卤鸡蛋,有人开始对米饭跃跃欲试。

把颗粒饱满的米饭上浇一点红烧肉的汤汁,米饭里全是肉的香气,一口下肚,全身上下的每个毛孔都舒服的张开了,天冷了,谁能抵抗的了脂肪的诱惑。

尤其还是这么一大块,色泽红润,闪着油光,口□□汁的红烧肉。

阮家小馆的红烧肉瞬间成为了连城市各大饕餮的必吃榜第一名。

慕名而来的人更多了,小馆生意爆火,排队的人都排到了公交车站,一度把阮软弄的没了下午休息的时间。

不仅市民群众喜欢,在市政府开会的间隙,大家也说上了这阮家小馆。

阮家小馆作为连城市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风靡整个连城市的个体户餐馆,这种现象是前所未有的,引起了市政府强烈的兴趣。

连城市市长周炎康,为此特意让连城市工商局局长季远写了一份报道,毕竟,组织内部,对阮家小馆最熟悉的人,就是他。

季远当众把阮软申请个体餐饮营业执照的申请书念了出来,“……个体户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不仅起到了查漏补缺的作用,更方便了人民的生活,促进了社会就业,增加了国家税收,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年轻人,应自强不息,我宣誓,在全社会的监督下,若组织上批准我个体餐饮营业执照的申请书,我将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华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最后这段话,足以证明写这份申请书的人是有思想,有深度的,上对国家政策,下对社会百姓,都有自己的思考,这样的年轻人,正是如今这个社会所需要的。

周炎康听完后,止不住的点头,甚至有些说不出话来,他指着季远,“这份申请书,不仅要在你们工商局表彰,还要在咱们连城日报上刊登,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份申请书,并且号召社会上的年轻人都要像这位阮同志学习!”

“这只是阮家小馆的申请书,下面还有阮家小馆的经营报告,这份报告是由小馆的老板,阮软同志协助的,下面请让我为大家宣读!”季远拿着信纸,站的笔直,看到那两个字时,心里的深处,甚至有种很自豪的感觉。

“阮家小馆的选材都是当日最新鲜的食材,烹饪中强调的是食物本身的味道,

……

阮家小馆致力于让全体顾客吃的开心,吃的放心。”

周炎康听到激动之处,忍不住拍案叫绝,“好!好一个吃的开心,吃的放心。这两句话简直就是精髓!我决定,成立一个连城市餐营业协会,尽快的把阮家小馆当成标准之一,让全连城市的餐饮饭馆学习!”

季远听到这个结果,眉眼中带了丝轻松跟笑意,这也是他写这份报告的目的。

在场的所有人都清楚,连城市餐饮的天,估计要变了。

以往是国营饭店独占鳌头,可如今,有了市政府在连城日报上的宣传,阮家小馆无疑就是新起之秀,在连城市要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下。

会议结束后,周炎康把季远叫上,又带上秘书张伟,副市长严松,由司机开车去了阮家小馆。

司机找地方停车的功夫,周炎康忍不住先下来了。

他们一行人,黑色的中山装外套,橄榄绿的制服,黑皮鞋,再加上头发都用头油梳的很理顺服帖,往那儿一站,无形中就自带气场。

周炎康双手背在后面,看着这些排队的人,他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

“嗯~红烧肉的香味!”

这时有一小伙子兴高采烈的拿着饭盒从他们面前路过,周炎康忍不住叫住了他。

“同志,你这可是买的阮家小馆的菜?”

小伙子一看他们就不是普通人,有些紧张,赶紧点头,甚至还直接把盖子打开给他们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