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人家(科举)(26)
这需要的信息量可就大了,系统不一定会配合。虽然不确定系统看不看得见自己,但林蓁脸上挂上了真诚的笑容,试探着道:“那个,你看,这位文曲星他老人家生活的这年头,这地方,实在是世道不好,资源有限。我就这么一问,你就这么一听,我要是问的不对呢,你也别给我减分,毕竟大家都是为了完成任务,你说是吧……”
系统冷冰冰的声音响起:“这就是你的问题吗?”
林蓁连忙摆手:“啊不不不,我的问题还没有问……我是想问问,家里的田地,怎么才能增产、创收?”
系统似乎陷入了沉思,对于林蓁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征兆。林蓁一边努力在心里赞颂着这位不知是何路神仙的文曲星,一边紧张的等待着系统的回答。等了好一阵子,系统终于有了动静,只是,这次的答案和以前一样短小精悍:“桑基鱼塘。”
桑基鱼塘……?听起来有点耳熟,林蓁努力的回忆着穿越前学过的内容,记忆中只有些零碎的片段,很难拼凑出什么有用的信息。看来,他还得好好琢磨琢磨……
眼看时光到了六月,根据林蓁的观察,这是当地百姓特别繁忙的一段时间,隔壁阿伯、阿婶全家出动——上到五十多的阿公,下到十来岁的儿子,大清早就扛着锄头出了家门。
就连社学里,从前两天开始也放起了假。这些孩子们都是家中的劳力,个个都要上阵帮忙,叶桂文自己家里也有地要种,“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岁”,农时是天大的事,一日都耽误不得。
林大毛和林二毛一个六岁一个八岁,要帮忙种地还早了些,但林蓁坚持要和林毅斋一起下地,他就是想看看,为什么自己家的地和阿伯家挨着,收成却总是比他家差。林毅斋本来还想过几天再说,但林蓁的催促让他不得不早早起来,带着两个儿子往田间走去。
六月中旬的清晨,太阳将出未出之时,林蓁脚下泥土沁凉而湿润,空气里飘着他熟悉的稻麦清香。抬眼望去,田地被窄窄的田垅隔成一块块整齐的淡绿色,田间笼罩着薄薄雾气,晶莹的露水在禾叶上闪闪烁烁,整块田如同刚刚切割开的碧玉一般,看上去令人心间一片开阔,呼入这样的田野中的空气,也觉得胸肺之中分外舒畅。
岭南没有高耸入云的山脉,只有连绵舒缓的座座丘陵,这些丘陵在近百亩田地尽头悠然延伸开来,连接着远方的淡蓝天幕。就在林毅斋父子三人走向他们家的水田的路上,一轮朝阳正在丘陵之后慢慢升起,放射出了万丈灿烂耀眼的橘色霞光。山都乡见惯了田间日出景色的在地里忙碌的村民们,这时候也忍不住停下手中的活儿抬起头来——不论见过多少次,他们还是习惯在这一刻挺直腰杆,欣赏一下眼前的美景。
林毅斋也愣住了,他好久没这么早到地里来了,就算从前下地干活儿,也是满腹牢骚,不情不愿,哪里有心思看太阳,这会儿两个孩子站在身侧,望着刚赎回来的地,他感到有些庆幸,也有些遗憾——赎地的时候又被梁家诓了一把,还有一亩地仍在梁老爷手里。这件事他还没好意思告诉家里,只想今年省一省,或多干点儿活儿,一定要把地全赎回来!他再次望了望天边连延的山丘,一时心中感慨万千,开口道:“雾笼山垣千层碧……”
一句话出了口,林毅斋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发起呆来,原来他只想出这么一句,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对下句了。林蓁眼看这天就要变热,不得不开口催促:“爹,快干活吧。”
旁边田亩上忙碌的人们见到林大毛和林二毛,纷纷开口询问:“啊呀,这不是大毛、二毛吗?你们来地里帮你阿爹了啊?”
林蓁笑着点点头,抬头一看,林毅斋还在那儿“雾笼山垣千层碧……雾笼山垣千层碧……”嘟囔个不停,便出声替他接道:
”雾笼山垣千层碧,
霞落云头万里金!”
林蓁对的又工整、又传神,还浅显易懂,所有人都听明白了,连声称赞道:“二毛真厉害,你将来呀,肯定能替咱们山都乡拿个状元回来!”
大明朝科举虽然不考诗文,但八股文中却很重视对仗,所以林蓁在社学里常常练习对对子,上了这一年多的学,加上听墙角也差不多快有两年时间,在这样日积月累的训练中,他也渐渐掌握了这些专属于古人的“技能”。
林蓁心里有点小小的成就感,林毅斋也觉得很有面子,一看日头升的越来越高,他蹲下身子,对林蓁道:“二毛,你还小呢,要不你回家再看看书,练练字去吧,地里的活儿,有阿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