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人家(科举)(127)

作者:风暄和

他的思绪渐渐转移到了即将到来的殿试上——殿试虽然一般不会淘汰任何一人,但是殿试后的排名却很重要。根据殿试上所作的廷论的优劣,阅卷官会将举子们分为三等,三百多人之中,一甲只有三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数十人,剩下的则是三甲。

这个排名对新科进士的前程影响是深远的。考中一甲的三人会被直接授予翰林修撰、编修的职位。二甲、三甲中,排名靠前,较为年轻优秀的将进入翰林院观政,称为“庶吉士”。稍逊色的则去六部观政,称“观政进士”。庶吉士和观政进士都要考满才会授予官职。而剩下的新进士将被派到地方做基层官员,要再回京就要等上许多年了。

这三条出路当中,能进翰林院当然是最好的。北京的翰林院可与南京不同,向来是储材之地。英宗后还有这样的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因此进翰林院观政的庶吉士甚至有“储相”之称。就林蓁所知,李东阳、杨廷和、杨一清、甚至阳明先生这一众名臣不是一甲就是庶吉士,刚致仕的首辅费宏是成化二十三年的状元。所以,廷试那一篇文章做的怎么样,绝对是会直接影响到进士们的仕途的起点高低的。

如果被派出去做个县令,很有可能十几年都不能回京,根本无法接触到朝廷中重要的决策过程,能发挥的作用也就很有限了。林蓁暗自在心底琢磨,一定要把这篇文章写好才行!

殿试是“天子亲策于廷”,也就是说,这最后一次出题的人是当今皇上朱厚熜。当然,题目一般是由内阁拟好,由皇帝签字同意即可。不过,也不排除朱厚熜想要自己出题的可能……

就在林蓁一边走一边琢磨殿试的事的时候,他的属性1和属性3各升了一级。他当然不指望系统能给他看一眼殿试题目,况且因为他中举的时间提前,他前世考的殿试题应该和这一次是不一样的。不过他还是有点好奇,前世中举以后他的生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脑海中这次蓝光和绿光交织着闪烁了起来。他所看到的正是这个时节的京城。他又看到了那个熟悉的青年——这位青年大概二十二三年纪,他眉目疏展,愁容不再,满面喜悦的把眼前一张榜看了一遍又一遍。毫无疑问,他也通过了会试。不过,接下来他似乎有些不走运,大概长途的跋涉本来就让他虚弱的身体有些难堪重负,几乎是强撑着考完了会试,虽然修养了几日,但之后接连的欢庆让他咳病复发,又在床上躺了两天。殿试那天,他显然精神不济,去的比别人都晚了些。林蓁本想仔细看看殿试的经过,那画面却一转,眼看就从一座大殿前转到了殿内。只见众人上前领卷,那发卷的官员一个个嘱咐道:“礼部尚书夏大人有令,无论是经义还是策论,都应该遵循旧式,若是有谁标新立异,不守规矩,皆不予录取,你们明白了吗?”

林蓁虽然听得清楚,但那名青年却似乎额头上冒着冷汗,低着头好像有些不适。林蓁再次发觉自己和他合为了一体,头脑中嗡嗡作响。这不禁让林蓁有些担忧,他不会是没听见刚才那个人说的话吧?而且,以他如今的状况,这一篇五千字的文章,他到底写的怎么样呢?!

第63章

仿佛是上天垂怜, 当他寻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来的时候,脑子却顿时就清醒了许多。林蓁还没来得及再多瞧那试卷一眼, 眼前忽然就出现了两个熟悉的人, 其中之一乃是汪鋐汪大人,他应该是阅卷官吧?林蓁见他与另外几人围坐桌边, 传看着中式举人们殿试的卷子,看到一份时,忽然惊讶的自言自语道:“此人的文章为何不是按照规格写就的呢?”

旁边另一人道:“哦?竟有此事?”林蓁又定睛一看, 原来这人竟是张璁。不用想林蓁也知道, 他们看的是前世文曲星的卷子。林蓁紧张的看着张璁和汪鋐的表情,据他所知,这两人上一世和自己是没有任何交情的, 当然就算有交情他们也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徇私。到底这文章怎么样啊?林蓁简直比刚才等着揭榜的时候更着急。就在这时,只见张璁拍案道:“这文章虽然格式和众生不同, 但却是议论磅礴大气, 文采斐然!我看不如就把这篇和方才选出来那两篇送给圣上御览,你们看如何?”

林蓁发觉自己原来是虚惊一场,看来, 这不按常理出牌也有它的好处,虽然他绝对没有怀疑过文曲星的水平,但这么看来,也算是富贵在天吧, 这篇文章就这么脱颖而出了。林蓁一想——“以备御览”——只有前三甲的名次才会交由皇上钦定, 如此说来, 果真是文曲星,不仅中了进士,还荣列一甲了呢!翁万达说潮州从未有人中过状元,至于榜眼、探花,他好像也没怎么听说过,文曲星可真是为故乡大大争了一口气!可是想到这里,林蓁就觉得更惋惜了,这么高的起点,却英年早逝,也怪不得他要寻找一个人来替他弥补心中的遗憾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