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七零开牧场(716)
哪知道这位被当初的事吓到了,连连摆手:“我不认识外国人,跟海外的亲戚也断了联系。”
萨仁只好做罢,除了这位,还有就是从各地招聘来的退休老教授了,二十来位老师里只有四个年轻人,这教师梯队老年化太严重,可萨仁毫无办法,慢慢来吧。
等到大学开始招生时,萨仁才发现钱还是不够,上公立学校不但不交学费还有国家每月补助生活费,除了穿衣再就是买点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基本上没别的花销。
私立学校这么干,得补贴多少啊,先不说学校盖起来用的钱,就是水电每月就是一大笔开支,最大的开支还是教师工资,然后书本和各种实验器材,道具,又是一笔钱。
但没办法既然已经开始办了,就不能打退堂鼓。
第一届免学费,生活费自理,萨仁想得挺好,掏不起生活费的可以勤工俭学嘛,学校离牧场不远,离福利院就更近了,工厂走路二十来分钟也就到了,大学时间安排相对宽松,完全可以勤工俭学。
可人家一对比,你这里虽然也没学费但自己掏生活费,你这里虽然也分配,但是分配到自己的厂子里,国家的大学那可是分配到各事业单位,甚至是政府部门,大学毕业就是铁饭碗。
这差别可就大了,所以落榜的也想着再考一次,哪怕走个专科也不会选萨仁这里。
来的就是那种专科线到不了,也知道自己再复读几年也不行的,换句话说就是差生,可这能不要吗?差生人家都不乐意来,高中生现在都稀罕着呢,直接招工,以后基本上都能转正。
萨仁见没人报考,还拉着老师去招生了,可这话是怎么说的来着,上赶着不是买卖,你越是去找他们,劝他们来这里上学,他们越觉得你这里是个坑,你是骗他们来这里为赚他们的钱!
你看别的学校怎么不招生啊,哪怕是中职学院都不招生,有多少报考的收多少。
萨仁见人家大部分都这种态度,也懒得再下去招生。
万事开头难,办大学不是把大学盖起来就行的,不过她可能以前所有事都很顺,连盖这大学都很顺,就有点飘了,以为一切会按她的计划进行。
等到招生截至也只来了一百三十多人,史校长说:“第一届这就不少了,宣传的再好也是个人办的学校,大家都有顾虑。”
马校长也说:“不要急,有第一届就有第二届。”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第一届又在开学当天走了十几个,人家一来看到就这么点人,觉得这学校迟早倒闭,浪费这时间干什么呢?
还不如复习一年,哪怕走个中专也包分配,上这大学,毕业分到厂子里,那还不如高中毕业直接去厂里上班呢,高中毕业生在厂里算是高学历,很容易被提拔。
马校长找到这十几个人做工作:“先上一年,不行的话明年退学去高考也来得及。”
人家哪里乐意,要是吃住全免也就留下了,结果生活费还得自理,那还不如回家里复习,还能打打零工。宿舍盖得再好又有什么用,他们又不是来住宾馆的。
其实吃饭学校也有补助,说是自理,但食堂饭菜比外边的市价便宜一半。
牛羊肉跟蛋奶都由萨仁的牧场提供,肯定便宜啊,但怎么说呢,人家上大学都是热热闹闹的,他们来了学校就这一百来人,老师全都是老头老太太,这十几位就觉得受骗了,什么草原大学,完全就是哄人的,到时候能不能发毕业证还难说。
萨仁不让史校长跟马校长再去劝了:“想走的让他们走,顺便给他们回去的路费,别落埋怨。”
她心里发着狠,总有一天草原大学让你们高攀不起。
虽然发狠,但萨仁也知道人家不想留也正常,学校至今为止还没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人家自然担心。
而且她还知道,留下来的这些大部分是差生,还是调皮,没什么责任感的差生,有责任心的,会觉得自己来这里是浪费自己时间,浪费家里钱,早走了,只他们全留了下来。
还有的一来就想去牧场打猎,还直言不讳:“我就是冲着近百万亩的牧场来的,出门就是草原,这多爽啊!”
又一个说:“对嘛,我们那里开了好几个重工厂,现在天都灰蒙蒙的,污染严重,草原上空气可真好。”
新生都到大礼堂开会,萨仁坐在后边听着他们闲聊,想先摸摸底,越听越发现自己的判断没错,这就是一群永远坐后排,甚至挨着垃圾桶,天天罚站的差生。
不过草原大学也是有分数线的,能天天玩还达到这个分数线,说明这些人很聪明。
萨仁又看那七个女生,她们却没有男生那么活波,显然很担心大学生活,甚至有两个人也在商量着要不要退学,毕竟一百一十二名学生,只有七个女生,也就是整个大学里只有她们七个女生,这是来上大学吗?简直是培训班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