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大儒成真记(270)

作者:吃糖的胖子

同时唐大儒也没闲着,也找了很多翰林院的翰林们,没事儿就来他家, 大家一起集思广益。

最近这些天, 翰林院的官员们都神采奕奕, 暗戳戳的搞事情的心真的是太美好了,尤其是上面还有一个顶头上司给挡住一切!

跟着大儒构思劳动法, 翰林们似乎已经想到了她们将这部法律掏出来之后,全天下的人会受到多大的“惊喜”。

因为朝廷到时候就会专门成为为老百姓谋福利益的部门,老百姓们以后也能申诉有门,有律法的保证。

唐大儒直接掏出来的是劳动保护法, 里面的条条框框,对于司徒王朝的翰林们来说,有一些过于平等,不能接受。

翰林们也不敢太直截说穿,因为他们觉得唐大儒内心太纯了,看着唐大儒清澈的眼睛。

翰林们真的是说不出来拒绝的话,但是就如同唐大儒自己常说的话一样,万事要结合实际。

听听大儒所说的劳动律法,翰林们都觉得心酸,为了他们着想,大儒都想了多少东西?!

附近官员们需要律法的保护,就连普通老百姓们大儒都想了非常多的保护条约。

例如:普通百姓去打零工,或者是打长工,总有人占便宜,让普通老百姓打白工甚至骗不识字的老百姓签署卖身条约。

反正这样的事情有很多,但是老百姓们遇到这种事往往就是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

这种冤假错案,年年都有,地方多的是,多的很,老百姓们有时候能捡回一条命都觉得庆幸,所以打白工的人特别多。

如果按照唐大儒的制定的律法,老百姓不仅能有最低的工资,每天不得工作超过6个时辰,等等一系列基本保护。

“可是大儒您说的这些保护条约。有一些太过理想了,您想很多高门大户,中很多仆人都是卖身,身家性命都掌握在主人家的手中,更别提这些工作时长……”

翰林院王院士面露难色,第一个提出来质疑点,大儒的心是好心,但是也得切合实际。

其他的翰林们也都小心翼翼的看唐大儒的脸色,他们知道大儒掏出来这整部的劳动法,肯定费了很长时间。

肯定要用好几十年,慢慢的构想才能有这么完整的律法。

直接被否定,确实是不怎么道德,但是太理想化了,大儒心中的世界,有一些像桃花源。

唐大儒知道自己照搬未来的劳动法,肯定是不行的,因为没有结合实际。

而唐大儒并没有恼羞成怒,也没有因为别人的意见而生气,语气温和的劝说。

“所以请大家来帮忙改一改,自愿迈入高门的那些人,我们可以先不制定法律。

但是普通的老百姓且有权利享受律法的保护,不仅是为了百姓,也是为了我们切身的利益。

曾有伟人说过,种一棵树的最好时间这是10年前,其次就是现在。如若我们现在不行动,似乎又将这些事情转移到后代的身上!”

唐大儒身上带着理性的光辉,照耀着翰林院所有官员的眼睛。

翰林院官员们捧着扑通扑通跳个不停的心:难道这就是圣人的光环?似乎知道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的人追随圣人,因为抵挡不住诱惑呀!

“对,咱们一起改!不怕困难,就怕被困难压倒。”

翰林院王院士胡子都白了,却异常的兴奋说道,挥舞着双手,似乎找到了毕生的追求。

“不要害怕磨难,每一次磨难都是通往成功的踏脚板,当成功之后,回头望去所有的磨难都不值得一提!所以让我们赶紧行动起来吧。”

唐大儒语气充满了斗志,他看过不少的书籍,非常会使用语言激起大家的斗志。

如果想要骗一些人,想要忽悠人帮自己干活,尤其是本身对他就没有什么抵抗力的这些文人。

简直就不要太轻松了,唐大儒至少成功了,看着这些免费的像是打了鸡血一样的翰林们。

翰林们激情澎湃,热血沸腾,双手握拳,心里面激动的想:拿出自己的实力,非得写出一部符合实情的律法!一切都是为了唐大儒,冲冲冲!

于是就有翰林们在唐府集思广益的画面,本来开始有些不好意思,吃喝都在唐府。

但是唐大儒不在意呀,翰林们也就不在意。

在唐府好吃好喝好招待,翰林们只需要干活,集思广益,查找书籍,还有查阅各地案件典范,制定相应的律法。

他们可以在一起吵吵闹闹,只为争得正确的道理,在辩论中没有官位大小,大家各抒己见。

本来翰林们还有一些放不开,但是唐大儒却说:真理在辩论中产生,越变越能变出接近真理。

于是大家彻底的放开了,而且越辩论越开心,似乎找到了理想的乌托邦。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