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之花好月圆(13)
“隔壁阳岗公社。”他停顿了一下,“有个男知青把女社员的肚子搞大了,影响很不好。”
阳岗公社这个男知青和女社员一开始是瞒着大家伙秘密交往的,不过两人正值青春年少,一时擦木仓走火,这就有了。
夏装不遮肚子,没几天就给同队的人看出了端倪。
这下瞒不住了。
哗,一石激起千层浪。
知青、社员,搞大肚子。
在这个保守的年代,这样的爆/炸消息炸得整个白家村的人都回不过神来。
刘传根没说的是,他们大队长开完会,正巧赶上男知青被拉到公社里□□,领导让他们看了才回来,颇有些震慑的意味。
还没等他说完,社员们就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大榕树下喧声一片。
“安静,安静!”
刘传根摆摆手让众人安静下来,才意味深长地看了知青们一眼,“明天开始,我会一个一个约谈,谁也跑不了——”
村子里有苗头的,有一个算一个,都被刘传根约谈了。
他话的大意和上次开作风整治大会差不多,并且直言如果知青和社员们没有嫁娶的意思,就少接触,免得弄出像阳岗公社那样的丑事。
一时间队里的年轻男女人人自危,互相不敢多说一句话,多看一眼。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事,年长些的知青们被刘传根约谈的时候,就直言,要在白家村扎根。
知青是分批下乡的,像邵英华、周品兰这一批都是这两年才下的乡。
原先在白家村里还有一批年纪稍大点的知青,他们是最早下乡的一批知青了。
现在年纪都在二十五六,换做是乡下人,娃儿都会打酱油了。
经过这阵子的风波,一个两个的都有各自的相好,现在都下定决心要正式上门提亲了。
有了这些年长的知青带头,剩下的知青们也不再犹豫了。
毕竟村里的好姑娘就这些,下手晚了可就没了。
得知高考无望后,他们也冷了回城的心。
社员们也是一样,谁让这些事也是他们惹出来的呢。
一个巴掌拍不响。
还能咋办,结婚呗。
刘传根统计了一下,一共有九对社员和知青要结亲,这个人数可谓不少。
知青们家都在五湖四海,而且大部分都是男知青和女社员的结合,男知青们家里长辈又不在,说是结婚,还不是大队里操办。
索性一拍板,决定搞个集体婚礼。
第7章 集体婚礼 新婚第一顿饭
这下白家可为难了。
小两口的婚礼都筹备到一半了,婚期也订好了,刘传根又突然说搞个集体婚礼。
邵英华和白月两人也算知青和社员的结合,如果单独办婚礼,不跟大家走集体婚礼的路线——
这年代,最忌讳的就是特别。
搞特殊,万万要不得的。
没法子,白父白母只能把手里的活都停了下来,看刘传根是怎么安排的。
关于集体婚礼的事,刘传根想的也简单,起几间屋子安置新人,再挑个吉日,村里出些酒菜,大家伙热热闹闹的乐呵一场,这不就办下来了。
集体婚礼,说出去就是红色传承,他们白家村大队光荣着呢。
队里很快就操办起来,整个白家村都喜气洋洋的。
结婚可是人生大事,那九对新人走路带风,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
酒席定好了,屋子起好了,没想到婚礼前两天,突然又多加了一对新人。
这对新人不是别人,正是刘铁跟周品兰。
没想到临了,周品兰还是屈服了。
她心里的算盘打得啪啪响。
女人嘛,心里总有点比较的小心思,她一直想和白月一较高下。
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论家境,刘家比白家还要略胜一筹。
她现在心里也想开了,邵英华一个下乡的男知青,一穷二白的。
两人要真在一起了,虽不至于喝西北风,但日子肯定不好过。
但是嫁给刘铁就不一样了,刘家那可是有三间锃亮的大瓦房,还有刘传根那辆崭新的红旗牌自行车。
要是嫁过去……那可真是从苦窝窝掉进蜜罐子了。
.
婚礼前一天,白母拿着一套簇新的衣服进了白月屋。
屋里白月正在试明天婚礼用的头绳,见到白母进来了,脆生生地喊了声,“妈。”眼角、眉梢都带着新嫁娘的喜意。
“衣服做好了,你试试。”
白母把喜服展开,深蓝色的料子做了一整套仿军装样式的衣服,边角都用双层针线细细的缝好了,每个细节都透出了她的用心。
“妈——”白月眼里有了泪意。
“傻孩子。”白母爱怜地摸着她柔顺地黑发,“我替你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