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番外(5)
苍老暗哑的声音掷地有声,群臣默然、不语。
白白胖胖的奶娃娃过百日,没有大办,只一些朝中重臣都来参加,都瞧着奶娃娃健康的模样心生欢喜。宴席中,皇太后到底还年轻避嫌,太皇太后因为老臣们白胡子花花的模样,不由地感叹时光飞逝,他们都老了。
老臣刘健可是历经四朝了。太皇太后想起当年她夫君孝宗皇帝还在的时候,君臣和乐的模样。想起儿子正德皇帝年少嘻嘻哈哈,宠幸太监,荒唐事干了不少,但对老臣们都还是不错的。
正德朝后期儿子越发激进,各方矛盾激化,却是政局较为平稳,这都得益于这些老臣们的多方周旋……
太皇太后想着想着,看着在刘健怀里呼呼大睡的乖孙子,眼泪在胸腔里翻涌,却是笑出来。
“诸位都是治世之能臣,大明的顶天柱。大明有你们,安矣。皇上尚幼小,教导责任重大。本宫也念着‘耳濡目染’的说法儿。听说刘阁老有个孙儿刘成学,文采斐然,给垣儿做一个老师,可好?”
刘阁老一愣,随即想笑,又怕影响怀里奶娃娃的睡眠,小心翼翼地送给身边的杨廷和,起身行礼,声音是发自内心的谦逊:“谢太皇太后垂爱。不成器的小子喜欢书本儿,做老师不敢,和皇上一起玩玩可行。”
“说起皇上的老师人选,老臣举贤不避亲。杨阁老的长子杨慎,大明第一才子,当得。”
话音一落,其他人心里一惊,太皇太后心里一叹:“刘阁老的为人,令人感佩。杨阁老以为如何?”
杨廷和更是心里一叹。先皇驾崩,他们作为托孤之人,当然不能要皇上长在后宫妇人之手,而他自己的儿子,再在风头上,也义不容辞。
杨廷和也知道太皇太后这是施恩,也是不放心他们这些老臣,他自觉堂堂正正,尽管担忧长子的刚直性子不适合进宫,也只能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他将怀里的奶娃娃小心翼翼地递给身边的谢迁,起身行礼回答:“自然是好,这是犬子的荣耀。”
“太皇太后疼爱皇上,思虑长远,大慈爱也。皇上需要老师也需要伴读,臣另有提议。同僚刘健、谢迁……家里都有骄傲的儿、孙,可进宫,陪伴皇上。”
不光是儿子,还有孙子辈分的。其他人安静等候,太皇太后面色不变。
太皇太后知道,这是儿子正德皇帝的“妥协”之一,文臣们担心乖孙子和正德皇帝年少时一样,和宦官们一起玩耍玩出来感情……
太皇太后想起自己的娘家子侄们,皇后的子侄们,她都更为信任。可是,太皇太后嘴唇动一动,谨记儿子正德皇帝的交代,到底是没有提出来。
“就以杨阁老的建议。”
“臣谢太皇太后。臣听闻,民间人士对皇上分外关心,民心可嘉,可有民间文人代表唐寅进宫。
另有南京兵部尚书王守仁,为人刚正,难得的真正的儒学集大成者,精通儒释道,且有带兵经验,臣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人选。”
安静。
唐寅就罢了,王守仁?太皇太后忍不住面露犹豫。
兵部尚书王守仁,现年五十岁,为人、做事、打仗、治理地方、做学问等等等等,那真的没的说的。可他就是太“完美”了,导致一直官运不大好。
先皇正德皇帝时期不参合朝里争斗,不受重用。这次新皇登基进京,本要因父老请归,遇到新皇大封天下,先皇还有遗命说王守仁有擒贼平乱之大功,论功行赏,升为南京兵部尚书,加封新建伯,世袭……
王守仁来北京谢恩,却又因为理学和心学的争论,处在旋涡当中。
小娃娃听得迷迷糊糊,听到“王守仁”的名字,顿时想起他爹的念叨中有这个人,特亲切。
大学士谢迁见到皇上醒来了,笑容慈爱,迷瞪着昏花老眼语气柔和得来——:“皇上,可是饿了?”
小娃娃没饿,眼睛睁开,水润润的黑白分明,略动一动胳膊腿儿,小脑袋一转,朝王守仁那一桌看过去,顺带两个胳膊伸出来襁褓,嘴巴里“啊呜啊呜”。
谢迁瞬间乐得来:“皇上知道王守仁啊?皇上也喜欢王守仁?”
小娃娃立即回答:“啊呜啊呜。”顺带小脑袋伸着,很有要去王守仁怀里的意思。
皇上一个奶娃娃,当然听不懂在座之人的谈话,皇上还不会认识人,更谈不上喜欢不喜欢。可皇上恰好在说到“王守仁”的时候醒来了,还对着王守仁的方向说话!
这就是缘分!谢迁眼睛一眯,琢磨这些日子部分理学家的闹腾,立即抱着皇上起身。
“好。臣抱着皇上,去看王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