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相之死(9)

作者:陈珈十三

那刘元齐之名像打水漂用的薄瓦,在何苏木心中弹了好几道,方落进湖里,她顶嘴道:“你将镇北侯看成典范,也总不能将他不妥之处学了去,为人为己都太不值当了。”

这番话,虽多少是玩笑之意,却被何景源听在心上了,自己又擅自揣摩成另一番意思——他并未学到刘子昇真正的本事,也未干出一番惊天伟业的成就来。

到底是位贵郎君,面子薄了些,他憋红了脸,通透的耳根也泛起了红晕,急道:“你且等着吧,总是有一天,我也能做出崔刘那般的成绩!”

“哎,我不是这个意思,阿兄……”

何苏木哪里料想得到他曲解了自己的意思,轻轻一拽他的宽袖,有些不知所措,又靠得他更近了些,试图细声安慰:“且看那崔训,也是二十一岁才入的尚书台啊。”

谁知何景源一听,气得都颓废了,微微垂着凤眼,失了灵气道:“是啊,二十一岁就已是尚书令了,如今看来,我是如何也追赶不上了……”

“……”

何苏木还是崔训之时,也不大会说话,圆润的官腔她是怎地都学不出师。但她在南晋,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多在家中受制于兄长,但多少都无须顾及言语细节,往往还是身边的人需刻意将话说得更好听些,再念给她,如今她还要哄这位抱负颇大、但仕途之路却暂时一片迷茫的兄长,暗自吁叹了口气。

“确实人人都是有追求,也并非人人都能一朝得意,能一展抱负的人说到底还是少数,至于那个崔训……你又不是她,如何知道她的作为真的是出自她的本心?”

何景源苦笑摇头:“你一个足不出户的女儿家,哪里懂得这些?崔训虽不在了,但声威犹存,她的政绩何其斐然?多少寒门子弟因她选拔人才不拘一格而受惠,就连元齐表兄也是啊,这样的女子,别说高门贵女羡慕她了,试问建康城哪个士族郎君不是真心佩服她?”

何苏木讪笑,有一阵短暂的恍惚,听见身边人这般直白地谈论自己,多少还是有些古怪。

但她献身朝政十余载,能得人这般赞誉,况且也不是冠冕堂皇的官话,心中有些怅然,至于是惋惜还是安慰,她也不自知:这笔以命相拼的“买卖”,值当不值当?她扯不清,只觉得心头无比苦涩。

何景源无奈地摇了摇头,有些懊悔:“哎,你不过是个丫头,我与你计较这些做什么?不过……”

他的唇角微微一勾。

何苏木不解:“阿兄要说什么?”

“我那位好友很是想同你见上一面。”

何景源蓦地似笑非笑,浅浅地有些得意,又像只是在揶揄。

心知肚明,他提到的好友是范义。

范家小儿,字文与,是个与何景源同样在建康城颇有名气的才子,在她还是崔训时就已听身边的长史提过这个名字。

文采斐然,识礼明义,将来会是个有锦绣前程的臣子。

“崔令君,范大人可不单单是为此而来。”

身侧的长史将吏部呈上的官员簿册叠放整齐,搁在她面前,似有深意地提醒她。

她按了按酸疼的手腕,拾起最上层的那本册子,展开一扫,里头列着的皆是士族子弟的名字,她又给原样搁了回去,问:“那是为何?”

“范义之名,大人可曾听过?”

崔训一点头:“略有耳闻。”

“他在城中已小有名气,如今做了个佐著作郎,再过上不到两载又是行冠礼,范大人知您不得空前去观礼,但想着若是能为小儿向您讨个字,那也是极妙的。”

崔训眉峰一挑:“哦?他竟如此说?”

“是了,范大人那可是您一手提拔上来的,您多少得……”

“那就‘文与’好了,虽还未曾同他见一面,这字倒是能衬得上他的才气。”

顷刻,崔训已将二字挥毫落纸,清俊朗秀,笔锋利落,“劳烦长史大人交给范大人吧。”

文与啊,这还是她曾经给拟的字呢。

何苏木知道,兄长有意撮合她与好友范义,若是旁人倒也还好,嫁娶之事她并不排斥,但对象若是范义的话,多少令她有些为难。

如同一个她看着长大的少年,一日竟要与他谈婚论嫁,到底是件逆了礼法的荒唐事。

“怎么了,不愿意么?”

何景源见妹妹面露难色,眉间舒展不开,歪着脑袋细细探究她的神色是何意。

“不至于,只是……他如何会对我感兴趣?”

“我前些日子将你誊抄在纸上的《治安策》给他看了看,他惊叹了你的字许久,说是一定要与你见上一面。”

“什么?!”何苏木惊呼出声,单手撑着软塌,腾地坐直了身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