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小奋斗+番外(80)
章小叶听见了,偷偷地笑了。
村里的识字班还开着,扫盲运动持续着,革命进步是主基调,不识字被人瞧不起。可大多数人仅限于识字,不做睁眼瞎就成,哪里还想着深造呢?
这就是差距,一份努力一分收获。
想着后续的发展方向,章小叶跟大娘鼓鼓劲儿。
“大娘,您跟大伯说说,看看能不能转户口?”
“小叶子,大娘跟你大伯说了,可政策收紧了,往县里转可不容易……”
江玉梅不晓得户口的重要性,不是很上心。这会儿还不兴走后门,思想比较单纯,一来二去地就耽误了。
章小叶心说,镇子上倒是有机会,如果能安排个工作,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可大娘今年四十了,想找事可不容易。
回到镇子上,章小叶跟娘提了一句。
陈水秀留了心,说瞅个机会跟区长说说。章小叶想帮大娘一把,就跟爹写信说:“继涵长大了,大娘闲不住,想找个事儿做……”
她知道这是最后的机会。
再过一年,对人口流动实行了严格限制,农民不能盲目进城。城乡居民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户籍的重要性开始体现了。到了那时,想办也办不成了。
*
搬到镇子上之后,章小叶除了上学就是学医。
“林记”铺子开着门,她得空就去转转。她攒的零花钱都买了药材,一样买一点,跟书里对照着。药铺伙计注意到了,就跟林老先生讲了。
“欧呦,小叶子长这么大了?”
林老先生对小叶子有印象,知道她是长青的闺女。赶着星期天,林老先生在大堂坐诊,章小叶就在一旁听着。林老先生也不见外,传授了不少经验。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章小叶进步很快。一来二去,镇子上都晓得“林记”药铺有一个小先生,还会把脉扎针呢。
有了医术,家里人都是受益者。
陈水秀就不用说了,皮肤水嫩光滑,保养得很好。继国、继军年纪虽小,却很少生病。这都是章小叶的功劳,疏通经脉,预防为主。
在镇子上住着,回老家就少了。
地里的活儿靠章怀良撑着,忙得不得了。
赶着星期天,长河回去干点农活儿。章怀良舍不得,可长河自小勤快,晓得爹年纪大了,得分担一点。继霞和继文也不闲着,不是下地除草,就是挎着筐子捡牛粪。
章小叶干不了这个,就跟娘商量着。
“娘,咱家打一眼水井吧?”
“好。”
陈水秀拿出十块钱,请公爹找个打井的。
“爹,咱院里有了井,就不用去井台挑水了……”
“叶子她娘,咱打了压水井,街坊邻居们都来打水,这井可撑不住啊,三下两下轴就磨坏了……”
“爹,咱不怕,咱就图个省事儿……”
章怀良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
过了几天,章家小院打了一眼水井。这一下可方便了,章怀良不用去挑水了,肩膀也不疼了。江玉梅洗洗刷刷,也不怕浪费水了。
井水甘甜清冽,特别好喝。
章老爷子呵呵笑着,每天都泡一壶茶,香喷喷的。茶叶是长青寄来的,说有助于消化。就是喝多了,影响睡觉。
可方便归方便,村民们都来打水,赶上饭点就排起了长队。
江玉梅心疼那木轴,不到一个月就磨损得差不多了。她跟水秀抱怨了几句,说:“村里人不自觉,可着井使,不带停歇的……”
陈水秀跟小叶子提了一句。
章小叶说:“娘,咱把木轴换成铁的,耐用……”
心说,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爹一个月挣一百多块,娘也定了工资,一个月二十三块,怎么都够用。
*
到了年底,镇子上兴起了合作化。
大大小小的手工作坊也搞起了合作,什么打铁社、纺织社、农具社等等。
陈根发一家守着面箩铺子,也被动员参加。章小叶听说后,就跟姥爷说:“姥爷,别的社也就算了,您参加供销合作社……”
陈根发考虑了一下,就加入了供销合作社。这是县里牵头的,在镇子上设了一个点,分为土产、百货、烟酒等。
章小叶知道这是正儿八经的集体单位,能延续很多年,可吃香了。姥爷一家入了社,算是正式职工,后续还能吃上商品粮呢。
借着这个机会,区长找到了陈水秀,说:“供销社仓库缺一个保管员,要不让江玉梅来试试?”
江玉梅一听,就兴冲冲地赶来了。
供销社主任见江玉梅识字算账也行,就破格录用了,说:“元旦过后,就来上班。”
江玉梅很高兴,可真要去镇子上了,又犯起了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