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反派的爱意糊了一脸[穿书](59)
众人一时摸不清头脑,却也明白贵妃并未因此失宠。
宓葳蕤早就让决明和林轲通了气,是以第一时间便得知了此事。
不过他觉得还没完。
果不其然,隔日朝会上。
惠仁帝毫无预兆地下旨封了大皇子为贤王,并言明要亲自为五皇子挑选伴读。
伽邑国的皇子,多在十岁左右挑选伴读,由皇子和其母妃从王公大臣家中适龄的孩童中选两人,一般是一文一武。
五皇子在白露山耽搁了三年,如今皇上要亲自来选。
这么看,倒像是独一份的恩宠。
可明眼人都知道,这伴读即便由皇上掌眼,也不可能镶了金子,说白了,到底也只是个伴读罢了。
看似人人都有处置。
可除了死了一个宫女,竟是半点水花再无。
贵妃恩宠犹在,德妃到了权柄,大皇子被得以封王。
这一比较,完完全全是五皇子给他人做嫁衣。
外人如何想宓葳蕤管不了。
只是惠仁帝的这番行径,再度刷新了宓葳蕤对他的认知。
玩弄人心,狠毒自私。
若非坐在皇位之上,惠仁帝就是一个十足的阴险小人。
这出自导自演,只会让猖狂的人愈发猖狂,积怨的人怨恨更甚,而制衡之人,至少如今,仍被惠仁帝拿捏在手中。
这其中,淑贵妃作为制衡德妃的存在,倒成了难得的聪明人。
第43章
为了稳固皇权,惠仁帝确实将所有人都算计的明明白白。
至于三年前为何柔妃和喻苏会首当其冲,只能说他们成为了惠仁帝的眼中钉,那时唯有柔妃母家势大,兼之育有皇子。
一时间请立柔妃为后的奏章 数不胜数。
惠仁帝最恨被人辖制,那会让他惶恐不安。
世人皆知他的皇位如何而来,所以他既不敢学暴君之流手段铁血,可又未曾学过正统的帝王之道。
作为在争斗不断的宫中顺利长大的皇子。
惠仁帝做事的手段不免更像是笑里藏刀的宫妃之流。
虽放不到台面上,但不得不说确实奏效。
多年的经营下来,不论是在民间,还是朝堂,惠仁帝都声望极佳,且手段愈发犀利。
如果说三年前设计柔妃是出于一时冲动,那现今将喻苏从白露山接回宫中便是他精心谋划的结果。
毕竟当年柔妃死后,惠仁帝才意识到,奏请立后的折子实则源于德妃母家授意。
惠仁帝暗恨自己被充作昏聩之人,却依旧借着德妃递给他的刀处理了当年的心腹大患。
只是如今,德妃和大皇子野心渐露。
这是惠仁帝亲手种下的因,自然也要由他亲手了结,而了结的手段一如既往。
这次他要让喻苏成为他手中的刀。
宓葳蕤突然就明白了。
为何书中喻苏回宫后愈发偏执,这其中,惠仁帝绝对没少出力。
当然,喻苏恐怕也并非不清楚惠仁帝的盘算,恰恰相反,他再明白不过。
可因为柔妃的死,便是没有惠仁帝煽风点火,他与德妃和大皇子也必然要斗个你死我活,而这期间,唯一的变数便是趁虚而入的淑贵妃和三皇子。
至于他,则是加重这个变数的筹码。
相比之下,喻苏比任何一位皇子,都更像无依无靠的小可怜。
宓葳蕤看完林轲传给他的消息,将纸张丢进火盆中。
窜起的火苗迅速将一切化作灰烬。
宓葳蕤的心中异常安定,既然惠仁帝已然出手,那便意味着宫中维持多年的平静将被打破。
有人想趁混作乱,有人想浑水摸鱼。
宓葳蕤亦然。
只不过这次不是作为筹码,而是由他来亲手搅乱。
*
自大皇子封王后,宫中一连安静了几日。
宓葳蕤到底没有隔天亲自去送药。
本就是为了吓唬喻苏。
若是不管不顾去送药,之前在惠仁帝面前表现出来的隔阂可不得功亏一篑。
一连几日,宓葳蕤都往返于药堂和听雨楼之间。
京城的气候不同于白露山,热起来便燥的厉害。
宓葳蕤先前还觉得白露山时不时下雨,惹得毛毛潮乎乎的格外不爽,现在天热,便是他没有心浮气躁,可毛毛却不受控制的炸的厉害。
决明特意从膳房要了冰碗。
三四月吃冰虽早了些,却也不是没有。
尤其是宓葳蕤近来在窦章的安排下,将制药一事接了过来。
宫中本就隐隐有传言,不出意外宓葳蕤将是下任国师,可以说只要不做大死,不仅能背靠天子,今后也必定地位超然。
是以膳房的人一听是宓少师需要,当即二话没说。
一道消暑甜品。
——混着嫩藕,碎冰,荔枝,顶上再浇上一层薄薄的炼乳,甜而不腻,看着简单实则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