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的荣光(科举)(94)
渐渐的,甲乙作坊要么坚持自己,然后最终倒闭,要么也走丙作坊的路。
同样的,在其他领域也是,假如在一个教舍,大部分人每天谈笑、推牌九、玩乐,那些认真读书的人,有人会渐渐加入他们,有人不想被同化会被“驱逐”离开。
再有,员外雇佣四个人砍柴,一个人很卖力,每天自己砍的比其他三人还多,但因为砍的柴是放在一起的,所以他觉得很委屈,就告诉员外,员外就让每个人单独放;
后来发现他果然砍得柴比其他三人加起来还多,员外就给他涨薪水,别人一天五十文,给他一百文;
他就想自己应该得到一百五十文的,而其他人也因为员外给他涨了薪资而孤立他,所以他也会离开,即逆淘汰。
魏停云还想写自己去买豆腐西施家臭豆腐,前几次不会插队都买不到,后来也学别人不遵守秩序了,才能抢到…想了想算了,别写这个了,影响形象。
引申升华完了,最后不能忽略题目所问,回归来板上钉钉——既说明问题源头和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首先,大昭先帝时期和景治皇帝登基初年,和北方外敌时有战火,内有叛乱,曾一度铸造了折二、折五、折十的大钱,还发行过纸钞,后来通货膨胀物价涨高后全部贬值了,不足值的货币,带有信用货币的性质,这样百姓对于朝廷的信任度是下降的。
同时,官府一面禁劣钱,另一面却不以身作则,就拿府衙支付给魏停云的薪水里,竟然也有一些劣钱,你官家都用,我百姓为什么不用?
其次,大昭商品经济繁荣,银子价贵,一般百姓很少能用到,日常生活对大昭通宝铜钱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但大昭却总共只有九座铸钱炉,大昭通宝的制作过程又十分苛刻、讲究,物以稀为贵,大昭通宝就会被人们收藏、保存起来……
再者,人们对于常通的标准的、足值的大昭通宝铜钱和银子,都倾向于押在手中,先花劣钱,朝廷之前想要收回民间私铸流通的劣钱,给出的比例是五个劣钱换一个大昭通宝铜钱;
后来看百姓们不愿意兑换,就提高到三兑一,甚至二兑一,这一下持有劣币的人,却更不舍得出手,在观望等待,说不定还得一兑一呢,这样不稳定的兑换,无法让人信服。
最后强调,劣币危害吾皇大昭江山、税收稳定,还会导致币多物少、物价上涨、百姓财富缩水、社会不稳;
朝廷要解困境,手既要长、又要短、既要自持、又要有力。
长与有力,在于打击劣币制造、掺杂熔铸、私下兑换,从源头管控;
短与自持体现在,不与民争利,即使在遇到短暂财政困境时,不乱铸乱发货币、朝令夕改;
而针对兑换困境,魏停云提出首先应该稳定兑换值,并载入律典,张贴在市坊、乡间,增强可信度和权威性,并限定期限;
同时利用舆论力量,例如以内部人士的来源放出风去,超过某某日,劣币将会成为废钱;
只放风还不行,要迫使权贵官富之家先行动,百姓们看大人物们都在兑换,就知道风是对的,自会挤破头……
对于引申升华的部分,也要做出解决,即要深化改革,建立一套良善标准,这套标准适用于各个领域,最终教化百姓温良恭俭让,商户们诚信经营、良性竞争……
本届的时务策有多难,从魏停云面前经过的,就有四个人被抬了出去,一个口吐白沫、头发凌乱,一个大叫着“天要亡我”、一个不停的水泼自己,许是中暑了叭……
魏停云回到家,拿着一枚劣钱看了许久,然后把它扔到地上,恶狠狠的踩了几脚。
“相公,没酱油了,你去街口铺子打一壶。”
梁若琼在厨房喊道。
“哦,好~”
魏停云把劣钱又捡起来,吹了吹擦了擦:算了,还能花呢。
第47章 怀了
院试考完, 已经是八月十二,魏停云和梁若琼要赶回三河村过中秋节。
裁缝和绣娘们也都要过节,所以黄粱衣梦挂上了节日歇业的木牌子。
从府城到登县, 马车大概两个小时,每隔一天还有一趟水路,是从运河辟的一条道,速度和马车差不多。
“夫人, 咱们明天是坐船还是雇马车?”
魏停云嗑着瓜子问, 这些天考试不能嗑, 可把他憋坏了。
梁若琼叮嘱他少吃点, 你看你嘴上的燎泡。
梁若琼说是这样说,日常给他准备了各种鸡汁、五香、原味、原生, 院子里还种着……还说府城外的一百亩地,回头辟几亩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