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老老实实种点田(12)

作者:路飞爱吃肉

有了大姐带头,剩下的孩子们也各给爹爹剩下半张韭菜盒子,感动得王有银差点落泪,心里感慨,自己没白养孩子。

春播时,为了让家人吃好喝好,宝月天天用鸡蛋做菜,野菜蘸鸡蛋酱、韭菜炒鸡蛋、鸡蛋糕、卧鸡蛋、煮鸡蛋,这回又做了不少韭菜盒子,一次性把家里的鸡蛋都吃空了。

敢像宝月这么吃鸡蛋的,那基本都是大户人家了。要是往年,高氏肯定不会让闺女这么做饭,春天的鸡蛋可比夏秋的鸡蛋贵,春天的鸡蛋那是要拿到镇上卖大价钱的。

这年头鸡鸭鹅的存活率都不高,像宝月家养的这些鸡过完冬天还都活着,那绝对是村里比较会养鸡的人家了。

养鸡、养猪都是技术活。就算每天按时喂食,也不知道啥时候这鸡啊猪啊就死了。所以在稻香村家家也不敢多养鸡鸭。

王有银两口子刚分家出来时,也养过猪。当时分家欠了一屁股债,想着养猪还钱。

王有银在老丈人家抱回来两个小猪崽子,谁知养了半个月,两个猪崽子全都死了。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两口子倍受打击,好些年都没敢养猪。

不过高氏养鸡的技术还是比较好的。高氏娘家爹是出了名的养猪养鸡能手,高老头养鸡养猪的存活率都很高,所以高氏娘家的日子才会那么好。

高氏没有学会她爹的养猪技术,但是她爹的养鸡技术倒是学得比较到位。养猪不成,两口子就养鸡。

王有银两口子养鸡最多的时候,养了三十多只,后来村里养的鸡死了不少,王有银害怕鸡遭灾,就赶紧把鸡拎到镇上卖了。

现在每年王有银两口子还会养二三十只鸡,公鸡养得差不多了,就拉到镇上卖了,母鸡养到秋天,留着秋收时给大家补身体。等到了冬天,再把下蛋不勤快的老母鸡拎去镇上卖个好价。

鸡是王有银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靠着卖鸡跟鸡蛋的钱,王有银两口子才还了饥荒、盖了房子、买了毛驴。

虽然有了麦芽糖这个进项,但是鸡蛋这个进项也不能少。吃完这顿韭菜盒子,高氏就让孩子们把肚里的馋虫收一收,以后鸡蛋不可以吃了,都留着卖钱。

不翻地了,也就没有蚯蚓给鸡吃了,宝月家的鸡蛋的产量又下降到往年的水平了。为了提高鸡蛋的产量,高氏给家里几个孩子去挖野菜喂鸡。

喂鸡的野菜不用特意收拾,直接用锹挖一下,把野菜的土抖干净就行,反正鸡会把野菜连根一起吃得干干净净。

但猪吃的猪草就得用镰刀割了,而且还不能有露水,不然猪容易生病。宝月姐弟四人,早上挖野菜,中午割猪草,下午跟着爹爹编柳筐。一天安排得还算井井有条。

宝月所处的稻花村是疆土偏东北的区域,这片区域归镇北王管理。

稻花村一年有四个月被雪覆盖。天气十分寒冷。每年有四个月基本啥都干不了,对于农家人来说,坏境是比较恶劣的。

在这边一年只能种一茬庄稼,还得多种点苞米和高粱,这样冬天的柴才会有着落。不过幸好黑土地还算肥沃,粮食的产量比较高,要不然农家人是真没活路了。

王有银不算是本地人,确切的说,整个稻花村就没有几个本地人。王有银的爷爷是从南面逃荒过来的。王有银的爹当时才十五岁,跟着一家人逃荒到了吉昌县。那时候一家人缺吃少喝的,一路上遭了不少罪,终于找到了落脚的地方。

当时本朝的开国皇帝刚刚登基,国家正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就把东北这片人烟稀少的地方分给了亲弟弟镇北王做封地,还派了一个姓赵的将军,帮着镇北王操练士兵,守卫边防。

不过养兵得有粮还得有人啊,镇北王和赵将军来之前知道东北人少,但是没想到竟然这么少。大片大片的荒地连着大片大片的树林,看得镇北王和赵将军都傻了眼。

不过来都来了,镇北王也是个有想法的人,就跟手下的人商量增加人口的法子。因为人太少了,不少外族人都被镇北王给收编了。

吉昌县是镇北王管理疆域的中间地带,外族人要比更北边的县城少,但是各个民族的人都有,文化兼容性很好。

像王有银爷爷带着一家人逃荒这种情况,镇北王都是发了命令给优待的,还特意选了肥沃的土地给这些逃荒者居住,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在这边安家,不回南边老家了。

荒地到处都是,可以随便开荒,按照家里的人口,无论男女,只要孩子养到五岁,到镇上登记好户口,就可以开一亩荒地,而且这一亩地,五十年不用交税,超过家里人口的荒地,开荒五年内,每年只需缴50斤苞米,五年后也只要缴100斤苞米或50斤小麦。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