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炮灰女配后/在年代文里考清华(119)
这一天, 嘹亮的广播声从大清晨开始,就响彻了整个大队:
“中央决策, 新闻播报, 报纸上都写了——高考恢复,高考恢复!”
“工人农民、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军人, 干部,还有应届高中毕业生, 都可以参与报考!”
“我再重申一遍, 高考恢复, 还有一个月,高考就要恢复了!”
“工人农民、上山下乡的知青青年,军人干部, 还有应届高中毕业生,谁都可以参与报考!”
……
大喇叭一遍又一遍地报道着这个天大的好消息,此时已经前往田间准备种菜的知青们,一个个听到那聒噪的广播音,都纷纷驻足下了脚步,看向声音的来处。
“高考,恢复了……?”
钱治云目光呆呆地盯着不远处,反应有些迟钝,嘴里反复呢喃了好几次,都不敢相信:
“不会吧……不会吧。”
“高考……恢复了?”
“高考真的恢复了……?!”
“恢复了,恢复了……”
手里拿着铁锹的李凤娟,见状简直激动的不能自已,手一抖,直接把家伙哐铛一声,扔到了地上。
“高考恢复了,我们可以高考了!”
反应更加激动的赵胜男,第一时间就待不住了,热泪盈眶,和几个女知青们在田间奔走相告:
“喂——”
“你们听到了没有——高考恢复了,十年了,它终于恢复了!”
“早就听到了——”
被喊到的知青们无论男女,都是眼眶一酸,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每一个人的心中,情绪都百转千回,酸甜苦辣一起涌上来,只能拼命忍住欣喜的泪水,举高了胳膊向她挥手回应:
“听到了!所有人都听到了——”
“不用再喊了,我们都听到了——”
……
高考恢复后,双溪大队新来的知青们,成为了最后一批上山下乡的知青。
而他们,也即将在高考之后,被陆续安排返城。
新来的一批知青们,和乡亲们相处的日子不算长,但情感已然十分深厚。
大家因为扫盲行动,彼此加深了联系,虽然日常生活里也不乏鸡毛蒜皮的争执,吵架,但真的等到了分别的这一天,大部分人都很依依不舍。
秦大队长因此,便请来了镇上照相馆的人,要给所有人都拍照片,既是用作留念,也是为了让大家有好好道别的机会。
拍摄地点就在知青院前。
当天,人来了很多,乡亲们也带了许多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土鸡蛋,腊肉,和亲手缝出来的布鞋等等,用来送作临别的礼物。
空旷的院子前被人群挤满,气氛热闹又乱糟糟了起来。
余晚潇被挤得没有地方站,便暂时避到了知青院里。
来的时候,余晚潇已经遇到了赵清澜,郑瑞华,赵胜男她们。
大家手拉着手,对未来充满欣喜期待,对当下又不乏失落伤感,但仍然郑重地互相祝好。
到了院子里,不少和余晚潇熟悉的女知青们,也陆续跟她道了别,或大方拥抱,或痛哭流涕。
还有一些男知青们,例如钟子鹤,陈忆韫,何再淮见到余晚潇,也走过来跟她聊了两句。
他们所说的大多是高考顺利,希望未来还能再见之类的话语,同时,借着这个将要离别的机会,也不吝于表达对她的心意。
余晚潇一一礼貌回应,但更多的话,就没有了。
“余晚潇,你原来在这里,让我一通好找。”
一个熟悉的声音,不远不近地落在了她的耳畔。
余晚潇转过身去,看到了李凤娟。
李凤娟自经历了那么多的流言蜚语后,人已经从坎坷中淬炼了出来,行为举止沉稳了不少。
她应该也是想清楚了一些道理,所以不再跟余晚潇针锋相对,不再到处挑事,而是安安分分地捡起书笔,认真学习了好长一段时间。
今天的这一次,其实,是她跟余晚潇久违的一次重逢和谈话:
“这支英雄钢笔是我宝贝了很久的,虽然拆封了,但一次都没用过。”
“现在我把它送给你,祝你高考顺利,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李凤娟很坦然大方,将手中沉金色的一支钢笔,递到了她眼前。
余晚潇的目光下落,没有再像以前那样,不饶人地讽刺她,而是轻轻地道了一声谢:
“谢谢。”
“不知道你将来会去哪里,但我已经决定要去海云市了,不管是考取哪所大学,我都一定要留在那座城市。”
李凤娟看起来还想跟她多说几句话,把钢笔送出去后,便侃侃而谈起了自己的未来志向。
“那我从今天开始,就讨厌海云市了。”
余晚潇的针对来得很不合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