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古代日常+番外(196)

作者:屏娘

顾成礼心里升起好奇,他走过去接过傅茂典递来的信封,打开一看,竟是赵义鸿所写。

顾成礼心里寻思着,看来即使傅大人进京了,那《国风》还是交由赵家来办,只是不知道赵家何时会将萃文书肆的分铺开到这京城来。

傅茂典好久没这么畅怀地笑过,看向顾成礼的眼里满是笑意,“你是写了什么文章,竟在严迟瑜那老顽固手里拿了解元?”

他心里真高兴,原本还担心顾成礼这次乡试会考不过呢,没想到如今不仅过了,还成了解元。

傅茂典想知道若严迟瑜发现自己选出来的解元竟然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会作何反应?

顾成礼将赵义鸿那封书信一目十行看完,上面写了他们离开同安县后发生的一些事宜,其中便提到了顾成礼乡试中解元的事情,上面还道已经有官兵去顾家报喜去了。

顾成礼放下书信,虽未像傅茂典那里欣喜激动,嘴角也微微上翘,眼眸亮闪起来,“不过是侥幸罢了。”

傅茂典见他眼里欢喜,但仍没得意忘形,面上添了一分满意,点点头,“确实侥幸。”

他不知道严迟瑜究竟出的是什么题,竟然能让顾成礼拿解元,要知道顾成礼的很多观点都是与他相悖,这次能中解元,只能说顾成礼实属幸运,若是让严迟瑜见了他那些“离经叛道”的观点,只怕连举人都考不中。

“其实严大人问的是强军之道。”顾成礼轻轻开口。

强军之道,傅茂典眼里露出诧异,原先的肆意欢喜敛去几分,心情多了一丝沉重,对如今的大周来说,如何强军太重要了,他们不缺军队,甚至还养着百万将士,可这百万之军遇上那戎族与匈奴,竟像是群羊撞进狼窝,只能溃败逃散,完全是不堪一击。

去岁傅茂典虽然是在江南,但也听闻戎族最近不太老实,不仅多次滋扰边境百姓,竟还提出了要娶大周的公主来和亲。

戎族只是大周西北部的游牧民族,虽然厉害,但是人数不是很多,每次也只是在边关那里扰乱生事,或是抢劫一番就走,并不能动摇大周的根基。

大周真正忌惮的是北部草原上的匈奴,那才是真正吃人的狼。

如今连戎族都敢上门来挑衅,若再不震慑住这些异族,后果不堪设想,可要拿什么去震慑呢,如今他们的军队犹如一盘散沙,真派出去反而会让人看轻。

傅茂典心里有些复杂,他与严迟瑜一向不对付,真没想到这次江南府乡试居然会直接问计兵事,而顾成礼居然还是解元?

“你作了什么文章?”傅茂典好奇顾成礼究竟写了什么,竟然连严迟瑜那个老顽固都颇为认同。

“不过是提了五点建议罢了。”顾成礼的思绪飘散,想起前世历史上的那个宋朝,如今大周在很多方面都与大宋相似,就连军事也如此。

大周并非是弱国,军队也是很庞大,但是却发挥不出多大作用。大周的开国皇帝就对武将设防,对于在外领兵打战的将军更是防之又防,几乎是每过一段时间就要换一个将领,这样的话将军与士兵在一起呆的时间短,不会产生极深厚的感情,从而不会为效忠将军背叛朝廷。

除此之外,还在各将军与士兵之间设置了层层监督的机制,而在这监督机制之外仍存在着一层机制,来负责督促这监督机制的运行,可谓是环环相扣,严密至极。

这样一来,大周的武将造反难度的确提高了,但也将军事水平拉下来,将军与士兵常年不得相见,彼此之间根本不熟悉,又如何能并肩作战。不仅如此,士兵们对将士也不服管教,将下令,兵不听,又怎么会打赢战?

这样一来,不仅仅是军事水平拉垮下来,大周的军事机构也很庞大,其间过多的冗官,反而让大周背上了沉重的军费负担。

顾成礼记得前世宋朝时期有一个王安石变法,似乎就是针对这样军事产开的变革,他总结了一下,又针对大周如今的具体情况作出了一些调整。

首先一点就是裁兵。大周足足有一百万多的士兵,可这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上了战场依旧会输,还要让大周承当繁重的军费,不若先裁去一半的军队。

傅茂典听顾成礼一上来便要裁去一半的军队,顿时吸了一口凉气,怀疑那严迟瑜当真看了顾成礼的文章吗,这种提议他也觉得不错?

顾成礼并没有做停顿,而是继续往下说,第二点是训民为兵,全民为兵。

对乡下的庄户,尤其是边境地区的庄户进行编组,包括富户与贫户,每五家为一组,每五组为一支队,而十支队则为一大队。但凡家中有两个及以上的男丁的,都必须出一人为保丁。在农闲的时候集合起来进行军事化训练,而在夜里这些保丁轮流当差值夜,维持当地的治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