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夫君视我如兄弟(110)
旨意一下,郕国百姓喜极而泣,他们怎么都没想到,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还能再见到当年的盛世安宁。
和普通百姓心情完全相反的,自然是那些曾经站错了队的朝中官员,自打林初晟一死,他们就寝食难安,但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是,皇帝并没有惩处他们,只是斩了几个为首的官员,杀鸡儆猴。
对于贺启昭的这一做法,让曾经站错队的官员都感激涕零,就差没以死表忠心了,只是他们哪里知道,贺启昭之所以这么做,只是为了暂时稳定朝局,等他把替代这些墙头草的人才培养起来,估计也就没他们什么事了。
在贺启昭大刀阔斧处理朝中之事的同时,他还把虞君傲交还给他的兵符,转交给了贺澜郕,让他亲自带着兵符和圣旨去边疆,处置林初晟的最后一个心腹林亮。
原本这件事,他完全可以交给虞君傲去做,但只要是坐在皇帝这个位置上的人,不管是明君还是昏君,似乎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疑心病。
贺启昭无疑也有这样的病症,他和郕国百姓能够熬过这场浩劫,虽然有大半都是虞家的功劳,但同时虞家的实力和在百姓心中的声望,也让他心存忌惮。
要不是贺启昭十分清楚虞安之的为人,知道他只想当个富甲一方的商贾,并没有旁的野心,他也不可能这么多年来对虞家不闻不问,任其发展壮大。
只是如今虞安之和秦落的儿子虞君傲,却让贺启昭有些看不透,也正因为看不透,贺启昭才起了防备之心,为了不给自己儿子将来留下后患,即使贺启昭并不打算杀了虞君傲,却也决不会重用他。
所以即便虞安之和虞君傲,乃至虞家那三十位跟着贺澜郕在北方出生入死的虞家子弟功劳很大,最后也只得了些金银之类的赏赐,还有就是皇帝口头上的表彰,连个一官半职都没给虞家人。
认真算起来,虞家所得的分赏,还不及像李家和王家那些苏城大户人家的子弟,因为他们之中有不少的青年才俊,都得了一官半职,虽然官职不高,但聪明人都清楚,这些年轻人将来,必会被皇帝委以重任。
贺启昭的这种做法,让很多外人都替虞家感到不公,比如心直口快的李闵生,再就是王员外,还有不少在这次险境中和虞家共渡难关的其他人家,虽然这些人家或多或少都得了分赏,但他们心里却十分清楚,自己所做的,有一大半是因为形势所迫,根本无法同虞家人比。
不过贺启昭这种不公平的做法,到是让虞家一家松了口气,虞家都是聪明人,他们十分清楚功高盖主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如果这一次皇帝给他们虞家加官进爵,封侯拜相,那才是大难临头的前兆。
不过即便如此,怕是他们虞家也要成为皇帝心中的一根刺了,所以自打那日从皇宫回来,虞安之就同虞君傲还有温南柯商议,开始着手给虞家准备退路,也可以说从虞安之答应帮皇帝的那一刻起,他心中就有此打算。
所以这两年,除了救灾和养贺澜郕的那支五万大军所花掉的粮食和银钱,他们家的财产,都早已被虞安之派人暗中运去了蜀地。
温南柯从这些天来贺启昭的各种决策来看,不得不承认,贺启昭除了在皇后这件事上永远都拎不清外,对于郕国百姓而言,他确实是一位不错的皇帝。
虽然他对虞家的做法,确实有些过分,不过换个立场想想,温南柯倒也能够理解他,毕竟这就是帝王处事的常态,想想史上的那些历代帝王,哪个不是如此。
不过让温南柯最为庆幸的是,好在不是贺启昭对秦落起了不好的心思,不然他们虞家这一次,怕就真的要大难临头了。不过话说回来,要真是贺启昭对秦落起了不好的心思,恐怕他也没有机会再醒过来。
等贺澜郕处理了林亮,也稳定了西北边疆的局势后,贺启昭就准备迁都回京城。
贺启昭临行前,下旨把南城各个大户人家的宅院,都归还给了他们,唯独虞家的祖宅,贺启昭却没有归还。
贺启昭单独宣虞安之进宫,他给到虞安之的解释是:“安之,虞家的祖宅确实是福泽深厚之地,朕与郕国子民这次能化险为夷,也有它的一份功劳,所以朕决定在这方宝地上建寺立庙,以佑郕国万世安宁,不知安之可有异议?”
虞安之闻言心中冷笑,不过面上却恭敬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陛下要在草民家的祖宅上建寺立庙,佑我郕国安宁,这是何等荣耀之事,草民启有不允之理!”
贺启昭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道:“知我者,安之也,既然安之如此体谅朕,可否能再答应朕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