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八零带着全村发家致富(106)
先下葱姜蒜,爆出香味。然后再放香菇丁,这个不容易熟,炒的时间就要长一点。等香菇炒的差不多了再将土豆、胡萝卜这种容易熟的放进去,然后依次加入需要的调料,最后才是猪油渣。
放猪油渣时火就可以放到最小,就着余温将猪油渣和配菜搅拌在一起。猪油渣被炸得很干,就算空口吃也不会觉得油腻,倒进炒好的臊子里,在搅拌中使每一个菜丁都裹上猪油的香气。
臊子炒好后张泽又觉得光吃面有些不够味,于是又整了俩个小菜。第一个就是辣子炒咸菜,张泽平时吃面最爱的就是它。
先拿了一大块老太太自己腌制的咸菜泡上一会,再冲洗俩遍将上面多余的盐渍清洗掉,切成小条。老太太腌制咸菜的手艺本来就好,再加上张泽往里面加了点灵泉水。最后腌制出来的咸菜不仅没有那种齁人的咸,反而带着一股淡淡的清甜,越嚼越香,后味十分上头。
配上后院刚拔的螺丝椒和小米椒很快炒好了一盘,黑色的咸菜,青红色的辣椒,搭配起来格外好看。
还有大嫂腌的泡菜张泽也没忘,他夹了几大块酸萝卜和豇豆,洗了好几遍去掉表皮的冽酸,最后切成小段装盘即可。
这时老太太的面已经和好了,将面擀成有一定厚度的圆形铺在案板上,然后均匀的撒上面粉,随后叠在一起,将其切成细细的韭叶面。
这边面刚切好,那边干活的人也回来了。
众人都不愿来,推拒家里有饭。这么些人,还都是能吃的汉子,那得费多少粮食呀。老爷子一看这哪行,哪有光叫人干活不给饭吃的道理,那自己这张老脸在村里还要不要了。于是直接放话,不吃饭下午都别来了,大家这才跟了过来。
心里念叨,一会儿意思意思少吃点就行。
见人来了,贺小娟忙烧水下面。被切的细细的玉米面条,在滚烫的水里来回翻滚。在煮到最后一滚时,往里加上一大把应季的青菜,咕咚俩下就可以出锅了。
煮好的面条用漏勺捞出先放在冷水里过一遍,面条变得劲道不黏牙,更富有弹性。
淡黄色面条配上翠□□流的菜叶,再加上一勺臊子,有红有绿,有肉有菜。一海碗端上桌,还没吃进嘴里,就先被香气征服了。
大家十分默契的咽了口唾沫,眼珠子直勾勾跟着饭菜打转。张泽又端着俩大盘小菜放在桌上,见大家伙站在一边盯着面条却没一个人上前的,他赶忙招呼大家动筷子。
这面条可不敢放久,到时就坨了,不好吃了。
众人面面相觑,也不再跟张泽客气,纷纷上前。可惜一锅最多只能煮个10来碗,上来晚的人没抢到,直恨自己反应慢,只能蹲在一边望眼欲穿的看别人吃。
抢到碗的人则是满面春风,麻利的将面搅拌均匀,迫不及待夹了一大筷塞进嘴里,立刻发出了餍足的声音。
没什么味道的面条因为臊子变得丰富多彩起来,猪油的香,蘑菇的鲜,土豆胡萝卜的清香被充分的融合在一起,使一碗简单家常面条的味道变得更富有层次感。再配上一口小菜,格外的爽口,酸辣的让人直呼过瘾。
就在其他人看的直吞口水的时候,第二锅面总算上了桌。这时大家也顾不上客气了,立马围上去争抢起来,一时间整个院子就只剩下刺溜刺溜的吸面声。
吃完一碗还觉得不过瘾,纷纷想来第二碗。本来打算意思意思吃俩口就走人的大家伙,这一吃就停不下来,胃口全被打开了。
比起自家没啥味道的面条,张泽这的简直堪称极品。他们农村人很少在外面吃饭,也没尝过国营饭店的面条是个啥味儿,但这会心里就是莫名的坚信,应该就是张泽家的味儿。
看大家吃的高兴,张泽就觉得自己这一个小时可算没白忙活。也幸好这次擀的面够多,不然这一碗接一碗的,怕是不够吃。
大家基本都吃了俩碗,有些人俩碗下肚还觉得意犹未尽,但也不好意思再要了。毕竟张泽这一碗是真的实在,肉啊菜呀的放的都不少,平常自家做饭都没这么豪放。
吃人家这么多,那干活自然也得舍得下力气呀。村里人吃完饭没休息多大一会,都嚷嚷着要去小院接着干。张泽让他们多休息会儿,跟要他们命一样。
村里人都实在,觉得自己最起码得对得起这俩海碗面条,张泽咋劝都不听,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又走了。
照他们这个干活架势,张泽觉得,恐怕不用半个月,这房就得修好了。
果然就跟张泽想的一样,就花了10天,房子修的跟新的没差了,从里到外焕然一新。屋里也被村里的妇女同志打扫的一尘不染,整个小院瞧着已经全然没了前段时间荒凉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