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李世民陛下之乌夜啼——大唐凝视+番外(141)
皇后又道,“陛下心疼芸茉,不如另选宫室,加以厚待,这样名正言顺,更见陛下体恤剌王和隐太子遗孀之心,后宫与朝堂都会感激陛下的。”
皇后话至此处,可谓一心为陛下着想,于情于理都十分周全。但陛下最终并未吐口此事究竟意下如何。他当晚仍然留宿于丽正殿中,小小的争执并未影响半宿的旖旎。
只是杨氏册封之事,魏征等众臣也直言反对。陛下一向从谏如流,从不做一意孤行之事,左右权衡之后,最终未纳芸茉为妃。
陛下几日内也并未再亲赴掖庭与杨氏见面,而是由宫人直接传来皇后懿旨。念其往事,感其境遇,特在掖庭之中另选靠近宫城的一处别院,更名“茉青堂”,修缮一番,赐杨氏和女儿们居住,又拨下两个宫人近身服侍,称呼其为“剌王妃”。
陛下又命我送去好些赏赐。杨氏命宫女悉数收下,淡然对我一言,“我知道,他不会真的纳我为妃。若是从前,我肯定怨他太狠,终究负心。但如今我倒愿意如此。他对我心怀亏欠,而我对元吉也能有所交待了。”
我听了也只剩默然。请让我在剩下的岁月里不要再经历什么太烦难的事,是最好,我承受不起,再多的纠葛。
皇后顺道提醒陛下也应厚待建成遗孀郑氏。于是将原来她们居住的两个跨院连在一起,也整修完毕,赐了宫人伺候,又请医官精心照顾婉儿。吃穿用度皆由内侍省直接拨付,不再经由掖庭管事的盘剥。从此,她们除去永世幽居不得出以外,境遇比从前好上许多。
陛下登基才半年,皇后就因着后宫的分封接连谏阻了陛下两次。杨淑妃的事她有私心在其中,陛下也依了她。剌王妃的事她却是义正言辞,一心只为陛下着想的。但皇后似乎感到有些不安,尤其是她一心想要再为陛下生个孩子,却迟迟不见动静。陛下未有什么反常之举,她也不露声色,却露出几分我从未见过的疲惫。
不知道是不是陛下感觉到了这夫妻之间小小的嫌隙,还是不愿让皇后心中感到他即皇帝位后不能不有的生疏,要做些什么以让皇后安心。原本准备在贞观新年再册立皇后所生嫡长子李承乾为皇太子,他却执意提前。
是夜,皇后倚在陛下肩头。陛下道,“无垢,我们的承乾长大了。他做了太子,你可以放心了。”
“陛下……臣妾代承乾谢过陛下!”皇后轻声说道。
“夜深人静之时,没的这般生分做什么?若无人之处,你便像从前一般唤我,好吗?”陛下爱怜的抚着皇后。不知是谁更需要驱散那种高高在上的寂寞。
“可是如今,你是皇帝。一事一物,都不再只属于我。我亦是臣子,当然要称呼陛下。”皇后眼中透出幸福和温馨。这称呼之事其实并不算小节,它时时刻刻提醒着高下之分,规训着宫中人的身心意念。
“小妹,你难道愿意,让我做孤家寡人?我可不愿!”
“可是……杨谊和芸茉的事,我知道,我让你不高兴了。以后,我会时时提醒自己。你要原谅我……”
“帝王之事,本就是刀山火海。那么多大风大浪,我们都一起经历,怎么会因这些宫闱小事生出嫌隙?你的想法,我都能理解,我也会听你的劝。事实上,我也是这么做的。对不对?”陛下只有温言相抚。
皇后把头埋在陛下怀中。就算如今二人的情分之间横亘了一点点其它,后宫中人也没有第二个女人能与皇后媲美。
但其实不然,消磨夫妻之情的并不是艰难困苦,恰恰是这些平淡琐事。
若他们夫妻一生都能如战洛阳、御突厥,玄武门之变那般惊心动魄,一定更加瑰丽。但如果是帝后,平淡宫闱却实在是个不容易摆脱的困境,一如既往,难上加难。
“二哥,谢谢你。谢谢你如此信任我。我真的要感谢上天,让我嫁于你。”
“小妹,我也需要你时时在我身边,提醒我,劝导我。我才能不犯错。答应我,你要一直这样真心待我。”
“嗯”。皇后十分感动,他们紧紧相拥在一起,如那一日之前,他们经常相拥的那样。
“承乾做了太子,就得搬入别宫居住,由太子太师、太傅们教导。我都觉得寂寞,不如再我们再多生几个孩子吧。”皇后开怀一笑。
“我们不是一直在生吗。来吧……”陛下笑得爽朗,一把将皇后揽入了怀中。夜色在暖香之中缭绕,令人沉醉。
是日,册封皇太子大典举行,承乾时年八岁,江山后继有人。而一个美好的年代就要正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