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李世民陛下之乌夜啼——大唐凝视+番外(137)
“之前递过一次,说想要面见陛下,可陛下正忙着突厥战事,我也不忍打扰,所以就……”
“是该去看看她了。”陛下倒没什么怪罪,只说道,“也是个可怜的女子,朕于心不忍。
皇后先去罢,朕还有事。”
陛下遣了皇后离开,任自己思绪环游了一阵,很快便有新的奏议。
我为他备了冬日里上好的煮茶,滚到沸腾,加一味香片进去,熬煮片刻,再自然温凉,味道浓郁,回甘,他近日甚是喜欢。他端起来饮下一半,翻看一封奏议,感到有些好笑,复又喝了一口,叹了一声,“都老糊涂了吧。”
原来近日的分封之事如一场表演,往日里严肃又装模做样的大臣们有好些人按耐不住,争相跳出来,时不时到陛下面前摆弄一番。
他端坐高位,冷眼旁观,任他们陈词。
堂下众臣或须发花白,或饱读诗书,或声名在外,或戎马半生,逃不过功利二字。这不是很容易吗,如果说玄武门之变之前,他用人还需要诛心的话,如今倒是简单很多,利用赏罚二字,相互制衡,就能大差不差。
谁料萧瑀也犯了这糊涂,认为自己比封德彝更早入仕,又有大功,不甘封赏落于其后,还与陈叔达两人因为功劳高下之事争论不休。他本就是个刚直性子,言辞想必不会太客气,
陛下忍了许久,虽然封爵如旧,但也给他免了官。从前萧瑀为相,与裴寂抗衡,一向都站在陛下这一边,还能倚老卖老,
但现在没有什么还能制约陛下了,他可以从此开始,独步古今。
隐太子与剌王迁葬之日,陛下在宜秋门祭台处痛哭,跪拜祭祀,燃三柱清香,以安兄弟亡魂。又许宫官将祭祀之物送往掖庭深处同祭。此事也算有了终结。
第61章 门神
一个有些寒冷的晚上。我又在御书房中当值,我的夹袄有些薄了,一阵阵冷风,让我难受。天空又有明月,但这是武德年间的最后一轮明月了。宫中各处都在乔装布置,上下都在期待着新年。
陛下也没有再提起我上次和他说过的“交谈之法”,因他最近还有些其它的契机。迁葬隐太子与剌王之后,陛下曾经满怀期待这能解了他的噩梦,但事实却恰恰相反。他仍然经常深陷在那一如既往的深渊中。
突厥人阿史那思摩,就是上次陛下与突厥议和之后,入朝为官的那人,给陛下献上一计。说让陛下心中最信任的武将全副武装,守卫在门口,就能威慑一切噩梦中试图想要侵袭陛下的人,挡住他们不敢前来。
陛下听了觉得好笑,这是什么鬼?难道让朝廷大员站在寝宫门口护卫他睡觉吗?这怎么说得出口。这和之前他所禁止的鬼神迷信之说有什么区别?传出去还不让百姓笑话。好在突厥人毕竟是它族,恪守迷信不足为怪,他也不曾怪罪。
谁想皇后却上了心,想要说服陛下一试。最后联合了长孙无忌一同劝谏。皇后几乎声泪俱下地坚持,“陛下,惊梦之事若再无法可解,陛下日渐瘦削,可如何使得?虽说陛下不信鬼神之说,但民间流传之法,也未必事事荒谬。有了这法子便不如一试。若实在不行,再停了便是,万一有效呢。臣妾恳请陛下为龙体着想,也是天下万民之福!”
皇后反复诉说下,陛下之心还是松动了,决定让尉迟敬德和秦琼两人在夜晚身着盔甲,持刀佩剑,守护在寝宫门口。
这本来是不合唐律之事,臣属入宫均不得佩剑,否则死罪论处。所以此法细细想来也有颇多不妥之处。若有不轨之心,岂不是将陛下陷于危险。虽然两人均是陛下信任之人,但那一晚当值的内侍仍然明显比平日多了一倍。
即使这样,我也仍然要在殿内值夜,谁也不能预料当晚会发生什么,万一陛下依然醒来,自然需要宫人入内服侍。
这种阵势之下,陛下自然也不好意思再唤妃嫔入内侍寝,倒是自个儿睡下。我伺候陛下更衣之时,听到他的唠叨,“这法子能有用?朕现在连觉都不想睡了。皇后和无忌,真是有病乱投医了。”
我听了差点笑出声来,只觉得今晚的安排真的有些滑稽,但仍然正色说道,“陛下早些睡吧。奴婢也去殿外候着。”
陛下微笑着摇头,看着我为他放下帷帐,又熄灭了灯盏。我刚要退下,他唤住我,“如今天寒,可有备下的氅衣么?”
我嘴上轻声道,“哪里有,不过殿中通常都备着薄毯。若太暖和了,便容易困顿,倒误了差事。”心下却暗自慨叹,难道这就是“何不食肉糜么”,宫中何曾有宫人穿着氅衣一说?即使寒冬腊月,也只是短袄内裙加上棉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