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奋斗记+番外(197)
肥皂厂,糖厂和达达食品也分到一杯羹,吃的肚子圆滚滚,差点撑破了。
对于一个人口面积都名类前茅的国家来说,云州杂牌军出口的那点量商品算得了什么,有多少都能吃进去。
肥皂厂和糖厂清空了库存又大赚了一笔,账面上有了流动资金,领导们喜气洋洋,盼望着这样的生意能做得再久一些,这样扭亏为盈就在眼前了。
厂里的工人们也不用整天担心自己什么时候会下岗,而是要担心能不能生产的过来。
俄罗斯那边隔几天就要往国内打跨国电话回来,都是催云州这边加紧生产产品,尽快发货去俄罗斯,不然,那边就没货可卖了。
现在国内供大于求,俄罗斯那边是求大于供,不趁这段时间狠狠挣上一笔,还待何时。
云州很多苟延残喘艰难维持的国营厂看到他们的厂子起死回生,扭亏为盈,也想方设法加入到这个松散的贸易公司中,但这回参与进来的国营厂就不像袁厂长先前为了拉人头,什么要求都没提,只要能参加就行了。
他精心制定了很多条条框框,自然第二批组员享受的待遇跟头批组员也是不相同的。
但因为他们已经打通了方方面面的渠道,跟着搭顺风能省不少事情,最起码比自己单打独斗强,所以还是有很多国营厂捏着鼻子认了。
这里面包括酒厂和风扇厂。
孟厂长别提多恶心了,就老袁那个小人得志的样子,要不是人小许,
就他那个磨磨唧唧,犹犹豫豫的怂样,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吧,还在他面前摆出领导的样子要审核条件。
审核个毛!
为了长远考虑,孟厂长一一照办了。
虽然国内消费者对云州风扇厂出厂的电风扇和小太阳认可度很高,但看着别人赚大钱,他们一样会眼红。
酒厂一开始就没看上那个鬼贸易公司,原因跟风扇厂一样,国内有市场又不愁卖。
后来看到这群抱团去俄罗斯的,一车车商品发过去很快就换来一叠叠人民币,酒厂也坐不住了。
他们在国内生意是好,但也没好到这种程度,跟抢钱有什么区别呢。
云州国营厂私营厂生产的产品出口俄罗斯,有受欢迎的,也有不怎么受欢迎的。
纺织厂服装厂糖厂酒厂还有达达食品厂出产的商品最受欢迎,酒厂的酒一到俄罗斯很快就一炮而红,相当受当地人的欢迎。
风扇厂的电风扇就卖的不咋的,还不如国内卖的好,幸好小太阳卖的还行,让孟厂长稍感安慰。
云州国营厂逐渐恢复生气,许顺来也顺利被返聘回纺织厂继续工作。
王菊香跟以前一样在家做做家务,闲着没事就去隔壁柱子家串串门,跟柱子妈说说对于小儿子个人问题的担忧,让她帮忙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姑娘介绍给自己小儿子。
这是即许娇娇之后,她的当务之急。
这一年,云州整体社会环境欣欣向荣,是全省受到下岗波及最少的城市,也是治安最安定平稳的城市。
一部分前期下岗职工跟许顺来一样回原单位工作,还有一小部分则做起了小生意,因为云州人手里有钱,生意赚的比上班多了。
因为站在巨人俄罗斯的肩膀上大赚了一笔,一些国营厂也趁机转型,在市场经济中找准了自己的定位,重新出发。
比如就有纺织厂,和省城的纺织学院合作开发新型布料,增加在国内国际上的竞争力。
就如许顺来预料的,许伟杰是这批去俄罗斯人中最早回云州的,他在那边根本就待不住。
再漂亮的俄罗斯美女看多了也就那样,而且她们大部分都不能近看,因为人种原因,皮肤是很白,但不如黄种人细腻,而且她们更容易长斑,毛孔也更加的粗糙。
再好看的风景,看个一两次还有新鲜感,看多了还不如云州的建筑让他感到亲切。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许伟杰吃不惯当地的饭菜,他自己也没那个厨艺,同行的人倒是有一个厨艺不错,但没有合适的食材和调料,再好的厨艺也无从发挥。
许伟杰回云州,赶上端午节吃粽子。吃的眼泪汪汪,真是太好吃了,嗷呜又是一大口,成人拳头大的鲜肉粽他两口就吃完了。
看他那副饿死鬼投胎的惨样,不用问,许娇娇都知道他在俄罗斯一定水土不服。
叹气一下,许娇娇倒了杯水放他手边,柔声道:“慢慢吃,粽子厂里多的是。”
许伟杰猛灌了一大口水后,抱怨道:“二姐,俄罗斯菜吃一顿新鲜,吃多了看着就反胃。那里的人嗜甜如命,什么菜里都会放糖,甜腻腻的,我在那边每天靠着回忆咱妈做的饭菜解馋,然后越想越馋,想得口水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