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奋斗记+番外(176)
省二建的科长笑道:“许总,省二建不会让你失望。我们施工人员会像盖自家房屋那般用心给你们建造家属楼的。”
许娇娇姐弟在省城逗留了一天,跟省二建正式签好合同后,才返回云州。
不经意间,冬雪消融,春天的脚步悄悄来临了,田野脱去了枯黄的外套,树枝长出了嫩绿的新芽,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
达达食品厂的家属楼也于月前动工了,工人们每天都能听到远处工地传来的铛铛挖掘机挖地的声音,他们也不嫌吵,反而觉得这是世上最美妙的声音。
小许总说了,那是在挖地下室,等地下室挖好了,打了地基后就盖楼。
工人们都笑说,费那力气挖地下室干嘛,他们又没车,也买不起动不动就要十好几万的小轿车,有地下室也用不上。
但许总坚持,那就挖呗,只是这样一来,就不能以最快的速度入住了。
达达食品厂职工们现在想象不到,再过二十年,满大街都是小轿车。每家每户一辆车是基本,许多人家夫妻各自拥有一辆车,那时他们就明白有个自家的停车位那是多少幸福的一件事了。
达达食品厂最近又推出了一个新的产品——爆浆麻薯。
许娇娇跟李小春聊天时,忽然想到前世有这种食品,而且她本人还挺爱吃的。
沿海城市学艺的李小春过年没回云州,她对家人的感情在日复一日的磨搓漠视中渐渐消失了,当初留下一封信,决绝的离开家,未必不是抱着从此一刀两断的心情走的。
她对云州的人和事没什么留恋的,唯一只想念元宵时奶奶做的汤圆。
小春奶奶厨艺很好,还能干的动活时,新华村里谁家娶媳嫁女摆酒席都会请她过去掌勺。
因为是同村人,小春奶奶比外面请的掌勺师傅收费要便宜很多,所以村里人都爱请她。
当然,小春奶奶收到的大部分工钱都被哭穷的小春后妈要走了,但她还是偷偷攒下了一点钱,全部用在小春的吃穿上了。
她也没办法,小春爸被她后妈拿捏着,手里一点钱都没有,也不怎么管小春,她要是再不管,这个没妈的孙女太可怜了。
趁自己身体还能动弹,多给孙女攒点钱伴身。
对此,小春后妈睁只眼闭只眼,要是把这小钱也搜罗走,怕把老的惹急了以后就不给钱了。
小春奶奶没了以后,那点钱最终还是被她后妈抢走了。
据李小春的回忆,她奶奶做得最好的其实是汤圆,她的手特别巧,什么材料都能被她做到汤圆里。
小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到了元宵节,小春奶奶把自家种的花生磨成粉,加糖猪油揉成陷,包进糯米团里,揉成一个个圆滚滚的花生馅汤圆。
在厨房跟奶奶围着炉灶,一起吃着热乎乎的汤圆,那是李小春幼年最美好的记忆。
李小春怀念的说道:“许总,我也按着奶奶的步骤做了很多次汤圆,却怎么也做不出小时候那个味道。”
许娇娇叹息一声,李小春怀念的不是汤圆的本身味道,她怀念的是做汤圆的那个人,怀念的是汤圆上面蕴涵的关爱呵护。
不过,这也给了许娇娇灵感,她那会儿正考虑达达食品厂的新产品问题,当即就想到了汤圆的另一种吃法,既方便随身携带还不用煮,那就是爆浆麻薯了。
爆浆麻薯照旧交给李小春反复试做,做出最合适的几种口味记下配方,来抵她一部分的学费和生活费。
许娇娇又不是什么慈善人,她可是资本家,怎么会不趁机收点利息回来。
有情怀加持的李小春,很快就把配方做出来传回云州,从鲜花饼厂房分出二十个工人,配上李国华去相熟机械厂采购的机器,开始生产源源不断的爆浆麻薯。。
紧接着,秃头三人组做的广告方案拍出的爆浆麻薯广告在央视上播出,就跟夹心小面包似的,一播出来,销售订单蜂拥而至,然后爆浆麻薯工人队伍也扩张到三十人。
爆浆麻薯的销售量甚至一度超过夹心小面包,成为厂里最畅销的食品,特别受沿海城市的欢迎,所以那边的订单也最多。
许娇娇心想大概是爆浆麻薯q弹的口感,还有吃在嘴里爆浆的快感,所以使得喜新厌旧的消费者无情的抛弃夹心小面包,投入了爆浆麻薯的怀抱。
当然这不是最主要原因,而是一部分地方食品厂眼红夹心小面包的销量,也推出了自己厂生产的类似产品,价格比达达食品厂的夹心小面包便宜点,以吸引消费者。
虽然因此流失了一小部分订单,但大多数消费者还是认准在央视上做广告的达达食品厂的夹心小面包。
这也是许娇娇在央视做广告的用意之一,在消费者心里树立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