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闹三国+番外(243)
老曹总得给自己点安全感不是?
若非出身不显、声名不佳,不得世家大族、名儒士子的拥戴,以他爹目前的功劳直接当个开国皇帝也是没人能拦着的。
当初陈胜吴广都已经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老刘家就是推翻别人上位的,现在自己干得不好,不也该给后来者挪个位置?
就是这事儿,对于刘协和保皇派来说可能有点难以接受。到底喊了那么久的大汉突然没了,不管真心保汉还是暗藏私心,许多人反应剧烈也是可以理解的!
曹冲对老刘家没多大感情,他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里就没有忠君这一套,既然吃着作为曹操儿子的红利,他当然旗帜鲜明支持他爹!
曹冲一下子有了豪情壮志:“那我们一定要把洛阳好好修,修得叫他们大吃一惊。”
他给曹丕畅想了一下,先花半年把底盘搞好,再来几个“三年计划”“五年计划”之类的,把周边设施一并完善。
第一个三年计划是先修陆路,把沿途驿站搞齐整,加强洛阳和长安、许都、邺城、洛阳、成都等地的联系。
等土豆红薯玉米推广开,人口必然会多起来,运河也可以开挖了。
搞个大运河连通洛阳与江南,至少能给洛阳续命很久,江南这片沃土,也可以成为天下粮仓!
待到水陆两路都畅通起来,何愁中原不兴?
前期活儿太苦太累,可以考虑去草原上抓点,他们精力这么充沛,经常来边境烧杀抢掠,大可以让他们来干几年活进行劳动改造!
这样一来,将士们依然有军功可拿,百姓又可以从苦役中解放出来,两全其美!
曹丕本只是想让曹冲了解一下目前的形势,别在这时候给曹操添乱,听曹冲洋洋洒洒地讲了这么一通计划,不由自主地被曹冲描绘的蓝图勾了进去。
他随着曹冲畅想了一会儿,也觉那场景令人万般喜悦。
只不过曹丕很快清醒过来,摇着头说道:“要完成你所说的这些事,首先得把孙仲谋他们收拾了。接着还得让朝中上下拧成一股绳,大家往同一个方向使劲。想要做到这两点,哪有那么容易?”
曹冲理直气壮:“就是因为不容易办到,才要哥哥你们好好使使劲啊!”
荀攸、吴质、周不疑一直跟在曹冲两人左右,把他们的对话尽收耳底。
吴质心中对曹冲始终怀有警惕,这次得知曹丕提出把曹冲带上,他是十分赞同的。
要是把曹冲留在襄阳,等同于留给曹冲和曹操更多的相处机会,到那时曹冲在曹操心里的分量会越来越重!所以,他很支持曹丕把曹冲带去洛阳的决定。
只是听着曹丕兄弟俩的对话,吴质又对曹冲有了新的认知:怪不得曹丕明知这个弟弟的威胁,还与他这样亲厚,原来这位邓侯的想法与旁人大不相同!
对他来说,权势地位仿佛不甚重要,富贵荣华也是唾手可得,所以从来不着眼于小争小斗。
因为寻常东西他根本看不上眼。
他压根就没想过要和曹丕争抢。
若非心中还存着一丝理智,吴质听着他所讲的未来规划都有些心向神往。
只是,那太难了啊。
嘴上说说谁都会说,真做起来有几个人能做成?
光是一统天下就不知还得耗上多少年,想要扫除朝中阻力专心办正事,更是难上加难!
荀攸和周不疑心中也是各有想法。
荀攸与曹冲接触多了,或多或少也知晓曹冲不像表面上看起来这么不着调,只不过亲耳听他说起这些“三年计划”“五年计划”,心中还是免不了可惜他晚出生了几年。
曹操虽还没确定由谁来继嗣,可有三个兄长横在前面,曹丕三人又并非庸才,目前曹丕、曹彰已有实职在身,曹植又文采出众,早早在士林之中声名大显。
综合这种种考虑,不占嫡也不占长的曹冲继嗣的可能性极小。
何况就曹冲这性情,怕是不会乐意被拘着。
荀攸没有插话,只记下了曹冲刚才所说的计划,准备写信劝劝荀。
旁人不知晓,他却是知道荀不久前写信给曹操,力劝曹操不要称魏公。
曹操的脾气摆在那,荀不劝还好,荀一劝怕是只会弄巧成拙,让曹操气恼之下进一步给天子施压。
洛阳离许都较近,荀攸决定趁此机会好好做做荀的思想工作,可不能让荀硬往死胡同里钻!
必要时还可以给曹冲透个信,这小子还没娶荀家女儿,就一口一个老丈人的,荀攸觉得他劝起人来肯定也有一套。
就是得担心他会不会先把荀气死。
对未来老丈人,这小子应该会收敛一些吧。
相比荀攸、吴质的复杂心情,周不疑的感受就单纯多了:他想参与曹冲这个宏大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