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中的朕+番外(260)

作者:渲洇

当就在这时,有人告诉他,您第三个儿子有一个庶子,才华尚可,不染纨绔之气,重要的是容貌清隽,必得女皇欢心。

康懋闻之大喜,连呼天佑康氏,然而喜过之后又忽然心生疑惑,他……什么时候有这样一个孙儿的?

康懋的第三子康端甫正与自己那个貌美的庶出子谈话完毕。

爷俩也没什么好说的,无非是叮嘱儿子到了女皇身边一定要小心行事。

又告诉儿子,这没什么丢人的,君不见赵氏兄弟在得到了女皇宠幸之后,是何等的威风,这世道笑贫不笑娼……咳,不对,是康家的女儿既然都能用婚姻为家族换来利益,男子在这方面也不该输于女人才是。

这些劝慰的话听起来虽然说不上来的奇怪,但好在他那个儿子从始至终都是乖巧安静的姿态,默默的听着,默默的点头,沉稳的不像少年人。

“其实你也不一定非要效仿……”康端甫犹豫了一下,还是将“面首”二字咽了下去,说:“你也可以设法建功立业,如今战事未歇,宣府便是边关重镇,若你愿意,便去杀敌立军功。并不是每个在女皇身边的男人,都是怀抱着不堪的目的。人们虽说调侃那些御前近臣是面首,可实际上心里也一个个的都清楚,像昆家子、方家郎,这些人绝无可能是男宠之流。他们能有今日,凭借的不是谄媚,而是才气。”

苏徽面无表情的点头。

父子间的谈话说不上来的尴尬,照理来说他们是血亲,可是无论是康端甫还是如今名字是“炕彦徽”的苏徽,都感觉对方是陌生人。

作者有话要说:这波是,集体被催眠

第145章 、三

宣府。

这座北方军镇自前代修建之后,便一直是防御塞外蛮夷的重要堡垒,常年有雄兵屯驻,掠过这里的风冰冷肃杀,城中的长街永远都有仆仆的风尘。

两年前天子移驾宣府,在那之后,这座本就十分重要的边镇更是成了宛如王朝心脏一般的存在,抵抗北戎的战线以宣府为旗帜,号令全国的政令自宣府下达四方。天子守国门既是一种冒险,亦是一种无形的鼓舞,正因皇帝亲自镇守宣府,两年来胡人的铁骑未曾越过这里一步,凡是夏朝将士,无不勠力同心,务求将寇虏阻于边关之外。女皇的存在,如同稳定住船只的锚。

皇帝的车驾每日清晨出发,巡城一周,载着女帝亲自了解战况兵情。最近一段时日胡人兵马进犯次数渐渐变少,眼下是春天,一年四季最是明媚的时候,即便是悍勇嗜血的北方蛮子也需要暂时休战,趁着大地春暖冰雪消融,喂饱他们的马匹与牧群。

但战争时不会轻易结束的,胡人随时都可能再度发兵,所以必需要每日巡城,以此警醒将士——这两年来胡人的攻势如同绵密的雨,尽管没有哪一次成功的深入中原,但对边镇接连不断的冲击和掳掠足以使夏朝疲于应付。他们的的战马有着草原上最快的速度,如同风一般四处席卷,而夏朝这边除了每年不断的增兵边关之外,再没有别的办法,至少是暂时没有。

长业年间,夏朝的开国皇帝周循礼曾经在他的王朝国力最是强盛的时候带领着那群和他一起打下江山的将士北伐,大半片草原都被他所点燃,只可惜那群将领们因为惧怕兔死狗烹的命运,刻意放过了胡人,给了他们喘气的机会和休养生息的底盘。数年之后,狼烟再起,但那时的夏太.祖却死在了亲征的途中。夏太.祖的长女领兵出战,次女登基为帝,夏朝在仓促之间迎战宿敌。

战争一直持续了许多年,胡人们怀揣着一颗复仇之心,不死不休。也寄希望于从南方富庶中原获得人丁财物,以此壮大部族。

自端和三年之后,这场战争的步调渐渐平缓,胡人的攻势从一开始的迅猛凶狠,变成了骚.扰掠夺,双方时战时和,各有胜负。

端和三年,名将李世安曾经策划过一场直取胡虏王庭的计划,然而这个计划因为粮草供应不足而失败。喘过气来的胡人很快抓到了夏朝防线上的漏洞,对准夏朝京师方向袭来。

最靠近帝都的边镇乃是宣府与大同,当时年仅十六岁的女帝周嘉禾从紫禁城中离开,亲自到了宣府一带指挥战事。不知是有人泄密还是巧合,南下的胡人调转了前去大同的马头,杀向了嘉禾所在的宣府,然而因为大雾的缘故,长公主荣靖率领的军队未能及时回援。好在宣府上下在女皇的号召下总算还是守住了宣府,这一战的激烈和精彩程度足以载入史册,从那之后,九边守兵这才算是真正服膺于年少的女帝,也再没有人敢试图劝女皇抛下宣府,为了一己之安危回到紫禁城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