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官的自我修养+番外(116)
“并无难处。”桓安低头道,“老臣只是想着,六宫局多是管着后宫的宫人们,却是管不到太监身上来的。但这新的宫规,若只能约束一部分人,只怕收效不大。”
“这个简单,叫十二监也推行便是。”桓衍道,“若有不谐之处,桓总管再稍作修改,想来就无碍了。”
桓安瘦削的脸上露出一点淡淡的笑意,“多谢陛下恩典,老臣定会仔细斟酌。”
“你所求的,就是这个?”桓羿问。
桓安点头,“老臣家中早已没有人了,如今又是这样的身份,也不奢求子孙后代,只盼着能为陛下当差,在史书上留下一个名字,也就不枉此生了。”
桓衍闻言,不由朗笑出声。
他自己平生夙愿,也是青史留名,成为贤明君主的代表。不想桓安竟也有这样的志向,倒也算得上一个知己了。
也是,如桓安这样的人,光是普通的权势富贵,哪里能彻底打动他?做出一番事业,青史留名,才是他的追求。既然如此,他就更只能站在自己这一边了。
桓衍拍了拍桓安的肩膀,熬,“桓总管放心,有朕在,此事何难?”
一时间,他不由生出几分踌躇满志的豪迈。
……
江南之事已成定局,朝堂上的气氛也就变得微妙了起来。无论心里怎么想,所有人都变得安分守己了许多,朝中一时平静下来。
要将事情推行下去,还需要一段时间。而且此时年节未过,没多久,所有人的心思都转到了元宵节上。
上元是大节,官府放灯三日,夜晚不禁出行,百姓们可以肆意狂欢。至于京城,放灯的时间从十二日到十八日,整整七天,足以让全京城的百姓都参与到其中来。
这样的喧哗热闹,自然是万分引人注目的。
所以没多久,随着各种节日的准备工作开始筹备,朝堂上的严肃的气氛就淡去了。
宫中的元宵宴,自然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
甄凉如今每天跟着金尚仪学习,也同样忙得脚不沾地。一脸忙了好几日,直到十二这一日,外头开始放灯,才稍微得了些空闲。
结果才坐下来谢了一口气,就听桓羿颇有兴致地问,“阿凉可看过上元的灯会?”
“不曾。”甄凉老实摇头。
“那可想去看看?”
“现在?”甄凉有些吃惊。
桓羿道,“再过两日,宴席开始,就又要忙碌起来了。等过了这个元宵,恐怕也不会再有多少心思出宫玩乐,如今却是正好。”
甄凉想了想,确实如此。
过完了这个节日,无论宫中还是朝中,恐怕都是风起云涌,安宁不起来,到时候谁还有心思出去玩?
再说,桓羿难得有这样的要求,甄凉本来也很难拒绝他。
虽然出宫很难,但于现在的他们而言,倒也不算是什么大事了。于是这日入夜,一行人便改装打扮,悄悄出了宫门。
是的,不单是甄凉和桓羿,其他人也都跟了出来。毕竟机会难得,也不能总是他们出来玩,叫别人在宫中忙碌。
他们来的时间已经有些晚了,从宫门一路过去,道路被挤得水泄不通,几乎难以成行。周围的人呼呼喝喝,时不时发出惊呼之声,叫旁边看不见的人按捺不住的焦急,恨不得赶快挤到前面去。
在这种氛围之下,虽然一行人尽力想凑在一处,但还是渐渐被人群挤散。
甄凉有些着急,连忙回头去寻桓羿。与别人走散她不怕,只怕失了桓羿的踪迹。这外头他没来过几次,并不熟悉,若是走丢了,也不知止怎么才能找回来。
就在她垫着脚努力寻找熟悉的身影时,手突然被握住了。
桓羿不知何时挤到了她身边,“小心走散了。”
甄凉也连忙回握住他,两人在人群中紧紧牵着手,但还是免不了被挤来挤去,几次险些被冲散。于是到最后,不知怎么就从牵着手变成了桓羿扶着她的肩膀,几乎是把人半抱在怀里,推着她往前走。这样一来,纵然再怎么挤,两人也很难分开了。
一开始甄凉的心思还在周围的人群上,生怕出现什么变故,没多久,注意力就全都转到了桓羿身上。周围人潮汹涌,喧哗吵闹,但那个人的存在感非但没有降低,反而变得愈发明显。
就连被人群推着往前走,似乎也不那么可怕了。
甚至……这条就像是没有尽头的路,如果真的可以永远走下去,似乎也没什么不好。
不知过了多久,转过一个街口,进入御街之上,众人眼前突然一亮。
这一方面是因为御街比之前走过来的街道更加宽敞,但更重要的却是这一整条街上都扎满了高高的灯山,此刻所有的灯盏都亮了起来,将一条街照得如同白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