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种田大户+番外(300)
“林家村里正,你们这个灶台是怎么弄出来的?”有个行商看着里正在一旁等着炒菜,赶紧凑过去问。
别的行商听到了,也竖起耳朵听。
里正喜欢别人问他这些东西:“哈哈,搭临时灶台没什么难度,多看两遍也就会了,先在下面挖一个小洞,然后用砖块在上面交错搭几层,砖头记得留一些小孔,还得有一个放柴火的口子,很简单,你们回去试试就知道了。”
“放柴火的口子我明白,为什么要打砖块的时候留小孔呢?”那人没搞明白。
“不留孔的话火容易熄灭,想要火烧得旺旺的,就得有那啥空气进去才行。”里正也不是很懂。
当时他也问了林夏至为什么要留小孔,林夏至的解释是什么留了孔空气才能流通,不知道他从哪里看到这些东西。
里正不太明白,连带着解释不清楚,那行商只能作罢,既然这里正都说了简单,他回去试一试,要是弄不出来再找林家村里正问问就行。
随后他也没有心情再关心临时灶台了,因为他已经闻到了番茄酱炒菜的味道。
掌勺的是林家村灶上手艺不错的牛夫郎,他之前在林家帮忙做席面的时候学了不少,回去自己研究了一阵,做出来的菜还不错,这一次他就毛遂自荐来给行商们做菜。
一道简单的番茄酱炖鱼,番茄的鲜香将鱼肉的腥味掩盖了下去,就着米饭,这群行商如同三天没吃饭,把锅底的番茄汤汁都吃得干干净净。
一锅鱼十几个汉子很快就吃完,不用里正多说,他们按照自己的情况,定了几十罐到几百罐不等。
一罐番茄酱有半斤,在林家村番茄酱作坊拿的话是九十文一罐,同林家去年鼓捣出来的豆腐乳有得一拼。
豆腐乳是直接放到聚福楼寄卖,一百文一罐,林家得九十文,聚福楼得十文。
有了第一位客人来买番茄酱,后面自然会来更多人,番茄酱以一种不快也不慢的速度开始在江宁县传开。
在此之前,番茄只是林家独供给聚福楼的吃食。
现在虽然新鲜番茄买不到,番茄酱却是大家都能在林家村买的调料。
江宁县乃至附近县城的酒楼饭馆都差人来林家村买番茄酱,推出番茄酱做的美味。
就像以前的土豆一样,虽然别的酒楼分走了一些客源,但是那些长期在聚福楼吃饭的客人还是更喜欢聚福楼的菜品,聚福楼的生意并没有下降。
除了番茄酱本身让大家注意,番茄酱的包装也引起了不少人关注。
现在没有各种添加剂,像番茄酱这种做好的酱料在九月的天气,就算保存得好也只能存一个月左右,再放久一些就不行了。
林夏至在把番茄酱的方子给里正的时候,把保质期也给他说明了。
所以里正交代村里人,每次有客人过来买番茄酱,必须把这一点同客人说明。
同时他们也在番茄酱的罐子上注明番茄酱是哪天做好的,能够保存到哪天,免得最后买了番茄酱的客人记不住时间。
在罐子上注明生产日期和有效日期也是林夏至的主意,像这种不经放的东西,万一有人吃坏掉的番茄酱出了问题,林家村不就会摊上官司。
这样注明日期,既能减少客人吃到坏番茄酱的可能,又能在以后遇到官司扯皮的时候有证据。
意识到这种做法有好处,其它做酱料的作坊也开始学着林家村,在自家的调料瓶瓶罐罐上标明日期。
林夏至这个背后出主意的人倒是没人知道,他也乐得轻松自在,没有让里正说出去。
九月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林家村的学堂报名,报名时间是九月中旬,错过这个时间,就只能等到春耕结束再来了。
林家的孩子能够以非常便宜的价格入读学堂,束脩也只有外村的三分之一,剩下的费用是由祠堂提供资金,支持学堂运转。
当然,修学堂时出钱出力修建学堂的人家,孩子读书则是不用出一分钱,就能够在学堂免费读五年书。
现在林家村学堂的名字已经改成了“墨林学堂”,是林小叔从郡城的举子宴回来后取的。
除了取名,他还应里正的要求,在墨林书院里给那些来报名的孩子上了一堂课。
林夏至突然想到他四月份买田庄的时候,答应了秦家佃农可以让秦家三个孩子在“墨林学堂”免费读书,现在报名的时间都快过了,他们怎么还没过来。
想到这,林夏至让祥伯去问问情况,看秦家是不是出了问题。
祥伯在上个月去收今年租粮的时候就提醒过了秦家人,这个月林家一直有事情忙,他还没来得及去一趟背山村。
今年林夏至是收的佃农们种的大豆当作租粮,秦家给林家的大豆都晒得干干的没有坏,看得出来他们用了心,没有起别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