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剧院之王(287)
听起来真是任性又独断。
不过……
自己的目的是找一个能帮上忙的制作人。
而安德鲁斯不管怎么想、怎么说……
最终的结果都是同意了。
这就很好。
“我仍觉得像是在做梦,之前还说没戏,可怎么……?”
事后,科斯塔导演得知安德鲁斯先生居然同意成为这部剧的制作人后,保持着一脸梦游的表情:“你知道这是个什么感觉吗,阿尔?前一刻我们还在发愁怎么出海,下一刻我们就要迎风起航了。”
阿尔好笑地问:“难道顺利迎风起航还不好吗,我的朋友?”
“好是好,但是,这也太快了……”
科斯塔导演一脑袋的疑问,诸如‘你到底是怎么说服安德鲁斯的’‘费尔曼的事情具体是怎么解决的’‘这事真的就这么确定了吗?’等等。
可话到嘴边,反而不知道该从哪问起了。
最终,他放弃了无聊的追根究底,把注意力转到接下来的选角中。
毕竟,随着制作人的到来,很多耽搁、停滞的行程都必将迎来一场快进了。
一出大型音乐剧涉及到的领域,往往比任何一种戏剧形式更宽泛。一个创作团队不能只有编剧、导演、制作人和主演这么寥寥几人,什么舞台监督、编舞、服装设计、布景设计、灯光、摄影、舞蹈演员、乐队……这些统统都要开始召集起来。
安德鲁斯先生的行动力非常惊人,而且经验丰富、人脉广博。
他一上手先帮忙解决了最重要的金钱问题,向某某戏剧基金会,打着‘扶持杰出青年剧作家成长’的名头,申请了一笔资金(阿尔:呃,杰出青年剧作家?),然后,又从银行那边谈下几笔贷款,接着,还雷厉风行地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凑齐了创作团队所需的一大半人……
阿尔和科斯塔导演都彻底服气。
尽管这位先生性格内向,平时依旧沉默寡言,不像费尔曼一样健谈、乐于同人沟通,但能以这样一种惊人的工作效率,不断将事情快速地向前推进、推进……那么,不管他本人如何,都再没什么可挑剔的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当安德鲁斯先生全权接手那些琐事和杂务后,阿尔和科斯塔导演需要操心的问题就只剩下挑选演员了。
他们一边联系戏剧公司和一部分戏剧经纪人,向他们提供角色列表,等着对方把适合的演员送过来,一边在剧院公告栏,还有一些报纸上刊登招聘启事。
只是这一回,阿尔低估了自己如今的名气。
也忽略了科斯塔导演和安德鲁斯先生两人在业内的名气。
于是,当他们三个凑在一起,类似的小道消息居然不胫而走:[知名剧作家、导演和制作人强强联手,即将搞出一场超级大制作,为了进军百老汇(也不算瞎话,所有戏剧人大概都想进军百老汇【注】),一系列角色和可观薪水,都正等着演员呢。而且,这次规模大,人人都有机会!]
鬼知道这谣言从哪出去的,也许纯粹是脑补出来的?
但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一个相对重要的角色,就会有五十个,不,一百个演员都在热切地等待着机会,然而,在第一轮的挑选中,这样的角色,按照原计划却仅仅只需挑两到三人。
作者有话要说:
好像应该没有修罗场,以及,我也想按个快进。
【注】很多人可能会有一种误解,认为只要是美国的戏剧或者音乐剧作品,就可以称之为百老汇作品,但其实不是。百老汇作品特指在“百老汇剧院”中上演过的剧目,而“百老汇剧院”在全世界只有41家。也就是说,想要成为百老汇作品,首先得想办法在这41家剧院中表演才行(通常来说,剧多剧院少,竞争激烈)。
第146章 阿尔:这是我男朋友
阿尔总是很难对那些满怀希望和期待的演员们说出直截了当的拒绝。
并非是太过圣母和心软, 而是上一世一点点儿从底层向往攀爬的经历,让他对这些演员们的心情无比理解和同情。所以,他清楚地知道, 对一些长年看不到希望的底层演员们来说,一句普普通通的拒绝, 很可能恰恰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让他们从此彻底丧失在这一行业中继续坚持下去的勇气。
因此,他总想让这个拒绝的过程变得没那么残酷和绝望——同他们耐心交流、认真观看他们的表演, 倾听他们的歌声, 再尽可能地给出一些有用的建议, 再说一个合理又不失委婉和鼓励的拒绝理由。
一直以来,他都是这么做的,并没出过什么问题。
但当谣言散开, 有一百多个演员出现,试图争夺角色后,这种过于温和的表现, 却给《笑面人》的选角增加了几倍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