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开饭馆(美食)(24)

作者:檐下铃

汴京城中的小厨娘,工钱确实不少。汴京城中的小户人家,生女儿后就十分爱惜,待女儿长大后,培训成专门“女专家”。

“女专家”又分成多类,作为“身边人”的“女专家”需要相貌上佳,汴京城中有不少“身边人”被大户人家转做侍妾。

《膳夫录》中有记载,蔡京府中有厨婢数百人,有某个书生,娶其中一厨娘为妻,以为可享齐人之福,却不知她只会切葱。

黄俞嫣然一笑,“大户人家的厨娘,我可做不得。我平日就爱弄些稀奇玩意儿。”

“也是,小娘子会做的吃食如此之多,厨艺又如此精湛。一人可揽下整个大府中的饭食,若是真去了,怕是不大好的。”那人才反应过来,一人可敌数百厨娘,她进入别人府邸后,还不得把别人的活儿都干了?

大户人家的厨娘?挣钱多?

黄俞恍若初醒,紧忙在锅中舀了一勺粥,放入食盒内,“夏夏,我还有事,先走了。”

“寨主……哦,不,小娘子,有何事啊?”

“你继续守摊,我给贵人送吃食去。”

第13章 念佛粥 大相国寺里的算命先生说她…………

街上的人们皆喜气洋洋,手提着新买来的大红灯笼和贴纸,不少小孩儿拿着牙枣、梨圈、樱桃煎等果干,一边往嘴里送去,一边与邻家稚子追逐打闹。

黄俞端着食盒,里面饭粥用青白花纹的小瓷碗盛放,小心翼翼地走向柳音阁。

虽说黄俞对自己的厨艺一向是有信心的,但面对人人皆言怪异的贵人,并不是十拿九稳的。况且每个人喜欢的口味儿也不一样,像那种怪人,谁知道他究竟想吃什么呢?

像昨日一样,黄俞进了柳音阁。柳音阁的生意本就红火,只因现在是清晨,故而廊檐下的姑娘寥寥无几。这一路,倒也是畅通无阻,没惹来多少惊奇的目光。

在大小街巷,时不时看到“博士卖酒”,也就相当于现代的外卖了。做面食的叫“磨博士”,在茶馆里做伙计的叫“茶博士”。因很多世家大族子弟不愿亲自买吃食,故而店家总会雇佣几个“博士”来送餐食。尤其是到了年跟上,世家中举办宴饮时,通常在大街上可看到好些个人端着酒菜前往高门府邸。

然而这些人通常是男性,女性倒是很少见,比如说黄俞。

“老人家,这是我今儿个做的腊八粥。”黄俞看到老人,将食盒递给老人。

老人微眯着眼,笑眯眯地叹道,“正好不巧,我家主人前往大相国寺了,现在不在这儿。”

大相国寺?难不成贵人崇尚佛教?

老人家打开食盒,看见里面饭粥浓稠,水嫩可人的红枣、晶莹剔透的莲子点缀其间,中间还加了几种颗颗饱满的豆子。一打开后,热腾腾的香气顿时散在冰冷的空中,老人急忙合上食盒,以免热气流失。

“小娘子着实有心了,可正不巧,今日我家主子去大相国寺,寺中定会分发给他一碗腊八粥。主子回来后,怕是已然饱了。”老人家问道空中残存的香味儿,不由自主地咽了咽口水, “这样吧,小娘子你先坐一会儿,我家主人过一阵子应是要回来的。”

黄俞“嗯”了一声,来都来了,就等他家主人归来吧。

“小娘子,请。”老人为黄俞带路,低声喃喃道,“您先在屋外坐着,过一会儿,主子回来后,自然会让您进去。”

这间屋子处在极为隐蔽之处,前面摆放有几盆的花盆小景,盆虽狭小,但格外精致,应是有专人修剪的。

等了约摸半个时辰,黄俞实在等得有些不耐烦。

黄俞瘪瘪嘴,小声暗语,“大相国寺早就听闻汴京城中的大相国寺很是有名,今日或可去看看。”

在现代时,黄俞赶在国庆前,坐高铁前往开封,到开封时已快晚上,便到夜市中吃了几嘴后回旅店休息。第二天她早早起了身,前往清明上河园。现代的清明上河园是由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修建,再现千年前大宋朝的市井生活、民俗娱乐。

黄俞叹息一声,眼前的汴京才是真真实实存在的,等到千年之后,一切皆化为虚有。千年间,水火两灾使汴州满目疮痍。然而,纵使天灾人祸,先祖们仍旧锲而不舍地在故土上重建家园。

崇祯十五年,黄河决堤,往日繁盛的汴京城遭受灭顶之灾,无数人葬身洪水。至于具体原因,如今已不可考,崇祯末年战事连连,可惜了汴京。

一年一度的大相国寺施舍饭粥,黄俞自然是不肯错过的。

“老人家,再等上一会儿,怕是这粥都要凉了。要不,您带我去大相国寺寻你家主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