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有田有点闲(1494)

作者:饭团开花

“若不是你是齐家血脉,你能踏进这里来?”秦博涵看着斯文,可说话却毒辣的很,半点没给宋弘和宋重锦留面子。

宋重锦不做声了,只看着秦博海…

秦博涵见宋重锦老实了,也没故弄玄虚,将事情来龙去脉给三言两语的就说清楚了。

他的确是齐淮民的学生,只不过除了他跟齐淮民两人,无人得知而已。

当年齐淮民也曾在长青书院读书求学,考中进士后在京城呆了几年后,曾经下放到荆县为官。

后来齐淮民曾得罪了先帝,被免职。

齐淮民那个时候已经是年过半百,自觉仕途无望,也不想留在京城,也就干脆收拾包袱,出京游玩散心。

这一路就又到了荆县,在长青书院中隐名埋姓教书度日。

秦博涵当初因为家中内斗被牵连,流落荆县,险些丧命,恰好齐淮民路过救了他。

秦博涵那时几乎是山穷水尽,他的至亲都已经不在,势单力薄,若不是遇上齐淮民,只怕就是死了,都无人知道。

也幸亏齐淮民救了他的命,又收留了他,见他谈吐非凡,就安排他在长青书院读书学习,才让秦博涵有了安身之地。

齐淮民颇为赏识秦博涵的才学,又感叹两人的境遇,颇有同病相怜之感,也就格外看重秦博涵,倒是忘记了被免职的烦闷,收了秦博涵为关门弟子,一心教导起秦博涵来。

只可惜,一年后,先帝又想起齐淮民的好,要召他回京。

齐淮民只留下一堆手稿就匆匆回了京城,临走前还嘱咐秦博涵,让他不要放弃,潜心等候时机。

没曾想,这一去就是永别。

秦博涵因为齐淮民的鼓励,还有每每暗中寄来的书籍和各种手稿批注和银两,让他才能坚持着熬到了将近而立。

阻碍他科举的那些人终于被他熬死了,他满心欢喜,打算大展身手,一举成名,好报答齐淮民这个恩师的时候。

却得知了噩耗,齐家被抄家流放。

秦博涵知道,若想替齐家翻案,救出齐家人,他只有一条路,站得高高的,站到皇帝的身边,成为皇帝的心腹,才有机会。

他被压制多年,一旦脱困,就大方异彩无人能敌。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当年的蹊跷

三元及第,让秦博涵在当今面前挂上了号,这么些年,他一步一步的,终于成了皇帝的心腹,他曾偷偷打听过齐家被流放的情况,才知道,齐淮民当初被流放的时候,本来就年岁已高,流放路上辛苦,还不到一半的路程,就坚持不住去了。

其他齐家的男丁,也都病的病,去的去,真正能到流放之地的,到最后不过寥寥三五个人。

就这三五个人,也都半死不活的命悬一线。

他倒是想派人偷偷送点东西去接济一下齐家,可派去的人去发现齐家人周围一直有人监视,日夜不离。

怕暴露自己,那人无功而返。

秦博涵这才隐约猜测,当年的齐府被抄家流放,恐怕没那么简单。

从那以后,他更加小心,直到去年,也是机缘巧合,他被当今偶然一次召见,刚好听到有人八百里急报,说是齐家的人全部都死了。

他只记得当时皇帝十分震惊和愤怒,不敢多听,强迫自己镇定的退了出去。

等皇帝问完话,再召见他,脸上的悲色还未曾消退,也不知道怎么了,皇帝屏退了身边伺候的人,让人送上一壶酒,拉着秦博涵诉说起了当年的齐家之事。

皇帝说当年齐家一事,触怒先帝是真,可背后似乎还有别的隐情。当年先帝驾崩前一段时日,也曾经有人买通了内侍,在先帝面前重提齐家之事。

先帝勃然大怒,将那内侍当场打死,还下令,以后不允许人在提齐家之事,否则灭九族。

也是因为这个,皇帝即位后,即使想为齐家翻案,可到底先帝曾经说过不许提齐家之事。加上朝中都是先帝留下的人,皇帝做事也颇受制肘,只好将齐家的事情先放了下来。

等到慢慢皇帝掌控了大权后,想起齐家,却发现齐家人已经七零八落,就留下那么小猫三两只了。

皇帝本打算当时就将齐家人给召回来的,结果不凑巧,朝中当时出了一件大事,南边那边动乱,一时满朝文武上下都忙成了陀螺,哪里还记得齐家?

等到后来,也就忘记了。

今日收到那邸报,才知道当初流放的齐家人,居然全部都死了。

皇帝这才追悔不已,只觉得对不住齐家,对不住齐大学士,因此想派秦博涵去边关,一路将齐家人的尸骸和衣物一并都收集回京城厚葬。

秦博涵求之不得,也就顺势答应了下来,一路顺着当初流放的路线,将齐家人的骸骨和遗物,都追查收集到一起,一并带回了京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