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三千里(231)
刘同新是户部侍郎,他此时不发声更待何时。“我们户部从来没有支出过齐云军的粮饷,北疆向来只有北军的粮饷,你们齐云军吃什么?”
“军户征粮自给自足。”郑风田又答。
群臣一时哗然。
要知道北军二十五万大军一年的粮饷那是多大一笔天文数字,而这支齐云军居然说他们自给自足?
同时在场所有人立即就想到了一个可能性。
之所以自给自足是因为这支齐云军被大将军边缘化排除在外了,没有军饷可不就只能自给自足,又不得重用因此一直默默无闻。
“大丞相,你不解释吗?”宣帝表情微沉,这是代表他不高兴的预兆。
大臣能想到的宣帝也想到了,宣帝虽然刚愎自负但他不傻,如果他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傻皇帝也不会在登基之初就先后扳倒前朝重臣刘氏和宋氏。
此时此刻看到大丞相油盐不进的沉默和群臣哗然的情况,宣帝联想到周氏在大楚几乎只手遮天,他的表情更沉黯了。
好一个周氏,北疆有一支三万人的军队,他这个皇帝居然不知道?周氏到底还瞒着多少事情?周氏到底还能猖狂到什么程度?
宣帝步上御阶,他坐回龙座上面色阴郁。
陈氏怎么可能放过任何一个拉踩周氏的机会。“周澶对北疆军情隐瞒不报,欺上瞒下罪不可赦!恳请陛下立即给齐云军正名,同时罢免周澶!”
有一半的大臣纷纷下跪。“恳请陛下罢免周澶!”
另一半的大臣表情难堪,他们跟周氏站一个阵营,此时真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宣帝看他们的目光像是刀子,一刀刀剜他们的肉。
这时一直没有发话的大丞相嘶声道:“陛下!周澶为陛下守北疆五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怎能听从一面之词就将其罢免,未免寒了边疆将士的心。”
周氏阵营的大臣纷纷下跪。“请陛下三思。”
宣帝双手紧紧握着龙椅上的龙头,他在忍。
周澶手里握着北军,他不能草率处置,哪怕他已经对周氏十分生厌。
这也是宣帝为何迟迟不立睿王为太子的原因,周氏种种作为令他厌恶到了骨子里。
最终宣帝隐忍怒火一锤定音。
“传朕旨意,封刘湛为三品齐云将军,许他都督齐云山,有直接上奏天听之权,责令兵部立即将齐云军将士记录在案。”
“另外,招睿王回京,朕想他了。”
最后周澶欺上瞒下一事不了了之。
但是宣帝也没让周氏好过,他趁机布局,一是招睿王回京,收回睿王都督北疆的权力,如此一来周澶就不能拿着睿王手中的权力无法无天。
二是给齐云军正名,刘湛都督齐云山彻底与周澶划分界线。
往后北军是北军,齐云军是齐云军,再加上还有一个半死不活的颜氏军,北疆三权分立彻底杜绝周澶在北疆一家独大。
而此时周澶正带着睿王躲在瑞昌郡乡下,当齐云军捷报传遍湟川以北他才后知后觉的收到消息。
“什么?你说什么?”周澶以为自己幻听。
“禀报大将军,齐云将军直捣燕国腹地,火烧燕大都,夺燕国王旗,燕王黄金衣冠,解晋阳危局!燕军已经退兵了!”侍卫再次复述。
周澶愣了半晌,突然他反应过来。“马上派人去齐云军要刘湛把黄金衣冠呈给睿王!”
侍卫领命,周澶跺脚催促。“快去!”
此时周澶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把齐云军的战功纳入北军,那套燕王的黄金衣冠他必须要过来,项时由周氏亲手献给宣帝。
周澶一厢情愿的以为刘湛这个寒门出身的庶子没有那个能耐越过他越过睿王。
殊不知刘湛身边还有宋凤林,宋凤林对朝廷那一套规矩了如指掌,在他的指引下郑风田已经顺利向宣帝完成报捷。
周澶此番带着睿王躲在乡下,任何消息都慢人一拍,当他知道时一切都晚了。
与此同时,通天关正在紧张备战。
齐云军烧毁了燕大都,燕王定然不会善罢甘休,返回腹地的燕军大军不会再南下攻打晋阳却能攻打齐云山!
刘湛一回到通天关立即组织麾下将士布置防务,岑州六县戒严,整个齐云山如临大敌。
“禀报将军!燕王亲率十五万燕军王师朝齐云山来了!”
燕军王师,那是燕军最精锐的军队!
一时齐云军中账里静得落针可闻。
“怕了?”刘湛傲然的挑眉,冷冽的目光扫视这些年轻的面孔。“告诉我!你们怕不怕?”
“不怕!”这些年轻的将领无不目露凶光。
刘湛一字一句,铿锵有力。“通天关这一城一池,一砖一瓦,乃我等同胞鲜血浇筑而成,百人时能打,千人时能打,如今我有万人,如何不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