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如意门闯六零年代(164)

作者:蝶飞絮舞

李哲闻这甩手掌柜做得那叫一个心安理得,丝毫不以为耻。

这让关博睿忍不住说他几句:“萱妹以前对钱财也没有什么概念,也是结婚养家之后才慢慢练出来的。没有办法,你们两个养着这么多个孩子,怎么也得有个人管着家里那一摊事啊。你不管,萱妹肯定得管,要不然,这日子还怎么过下去啊。像你这样,见人家老伯穿得破破烂烂,你就脱了自己的毛线衣,送给人家。见孩子读不起书,掏空自己口袋不说,连手上的手表都撸下来送人。你说你这样子,家里的日子还怎么过?”

“瞧你说的,我有那么傻吗?那是以前,以前,不是现在。现在,我们都是相应国家号召,购买国债,积极参加储蓄,支援国家建设。现在,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一元钱也是钱,可以聚少成多,集腋成裘,汇集成流淌不息的滚滚资金泉。每个人储蓄一元钱,每个就能建成铁路1204公里,或者建成年产十万纱锭的纺织厂32座。你看,这些我都背得滚瓜烂熟了。” 李哲闻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连忙自证。

关博睿撇开头,不想看他那蠢模样。

文岚笑得合不拢嘴。

因为,李哲闻刚刚背的那些都是银行储蓄宣传海报上面的经典广告词。

建国后,家家户户过得都是紧巴巴的日子。那时候,人们的日常收入除了应付吃穿住行,就很少有闲钱。所以,30年间,我国居民储蓄率始终在低水位徘徊。即便是到了1978年,人均储蓄余额也不过只有区区21元。在这种情况下,建议老百姓从牙缝里省出一元钱,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储蓄支援建设,是那个时代银行永恒的旋律。

当然,许多老一辈人吃过前朝的亏,见过货币贬成废纸的惨状,很多人并不相信银行,宁愿把钱按照□□惯藏在瓦罐埋在家里,也不愿意把钱拿去存进银行。只有城市居民或者说像关李两家这种有文化的人家,才又有闲钱,又愿意把剩余资金存进银行。

见李哲闻的窘态,文岚急忙转移话题:“舅舅,您平时看报纸杂志比较多,您对这邮票的发行有印象吗?”

关博睿仔细查看了一番那两张□□邮票,也没有找到什么头绪,就把邮票交还给文岚:“我对这些没有什么研究,想不起为什么。如果这两张邮票编号和纹路完全一样,颜色却不同,要不然就是错版印刷,要不就是其中一张是后来的再版。你也是收来玩的,就别管那些了。我们在这帮你剪邮票,你自己先玩一会吧。”

反正,文岚本来也没想着靠这些邮票发家致富,所以也就没有继续深究下去。

文岚装了半盆水,把邮票分别泡进水里。信封残片慢慢被水浸湿,与邮票渐渐有了缝隙,逐渐开始脱离。那些前朝老信封,率先功成身退,与邮票们告别,一刀两断。文岚把那些已经浸透的邮票与信封做彻底的分离,然后小心翼翼地将邮票贴在爸爸的长凳子上面晾干。

正当大家专心致志地做手工的时候,走廊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紧接着,门被推开了,唐伯伯气喘吁吁地叫道:“老李,出事了!小卢参谋家里出事了,他的情绪失控了,你快去看看。”

“出什么事了?”李哲闻一边系风纪扣,一边往外走。

“这事,说来话长,路上说。”唐伯伯把手上一叠旧信封和散落的邮票放在桌子上,“这些邮票留给文岚玩,等伯伯再帮你找一些,回头让你爸给你带过去。走了,老李,赶紧的,出大事了。”

关博睿与文岚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裹上外套,套好棉鞋,关灯,关门,走人。

茫茫夜色中,前面两个穿军装的熟悉身影,正匆匆下楼,跑步前进。

“老鲁呢,赶过去了没有?”

“老鲁今天早上不是去市里了吗,现在还没有回来。我过来的时候,老胡、刘参谋和古参谋已经赶了过去,估计现在正在陪着小卢呢。”

关博睿舅甥冲到后面的宿舍楼,一楼中间的几个宿舍全乱了套。

“啊,放开我!放开我~”

“卢宝林,你别冲动,你可是一名军人,千万别做傻事。”

“赶紧的,你们几个,快把匕首拿着,快把屋里所有的武器全部收走,赶紧的!快啊,小杜,老麻,快点过来帮我压住他!”

“放开我,他奶奶的,老子今天不让他见见血,他都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可恶,当年我说那个龟孙子不是好人,她们偏不听我的!我见我姐眼角青了,手上青一块紫一块的,我让她离婚回家,她也不肯。她们一个两个都不听我的,没有一个人听我的。现在出事了,她们也都不等我,没有一个人肯停下来等等我!啊,笨死了,笨死了,她们怎么就没有一个人知道等等我!呜呜……”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