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基建(331)

作者:星陨落

除了那些父母们,一些老人时常在公墓的区域转悠来转悠去,他们买不起那种很华丽的大棺材,死后被埋葬在这块干净的公墓中也不错。

就是公墓只接受火葬的人,一人一个小盒子,分外的节省空间。

不少忧心自己身后事的老人们都感叹到,朝廷真贴心,真是把他们的一辈子都给包了。

以后的孩子们都能进学堂读书认字,有天赋的还能往上走,人年轻的时候可以进施工队和各种工厂,就是老了,也有公厕、公墓等各种只需要他们坐着看守的职位。

现在更别说,花点小钱,就连他们一直最操心的身后事都给包了。

“人这一辈子为什么生儿育女?还不是为了等老了以后能得到他们的照顾么,现在大秦有了火葬场,我们只需要交一笔钱做好登记,等死后自然就会有火葬场的人来处理我们的身后事,再也不用担忧儿女能不能教育好,以后孝不孝顺这个问题。”

儿女长大后如果不孝顺,自然会有朝廷法度来“招呼”他们,而老人们以后再也不用为了一口吃的喝的,而不忍心对孩子们进行包庇,默默的承受着。

人为什么提倡孝顺?因为如果不提倡,将会有很多人做出不孝的事情。

但是很多人并不能分清楚“孝”的界限,而这,就需要大秦给百姓们开智。

对于法家来说,百姓开智就意味着他们会更好的管理,同样的,人聪明了,会钻漏子的也不少。

这样一步步的,法家可以让大秦的律法变得更加完善。

对儒家,百姓们开智无疑是对他们教育事业的最大肯定,给他们带来成长的同时,也会带来继续前进的动力。

其余百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只有人多了,他们的思想才会得到源远流传。

而对于朝廷来说,让民间百姓们开智可能是一件看似很愚蠢的问题,开智以后,有了独立思考能力的百姓们可能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这看似是对帝制体系的冲击,可是它从侧面也能给整个大秦提供各种人才生长的空间。

赵燕歌没有想着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把整个大秦的平均水平都给提上去,他也没有实力做到那个地步,只能从侧面的给那些民间人才们提供人才们能够茁壮成长的土壤,而不是让皇权掩盖住那些人独有的光辉。

他给现在的大秦提供的是一个“根基”。

第152章

去年的冬天他们还是两个人,今年的冬天肚子里面却已经揣了一个小包子。

身为母亲,公孙起在怀孕时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折腾,连带着体内胎儿也发育良好。

如今公孙起的肚子已经八个月大,圆滚滚的,看的赵燕歌动不动就心惊。

越是临近公孙起的生产期,赵燕歌就越无法镇定下来,明明怀孕的是公孙起,可是焦虑起来的人却是赵燕歌。

反倒是公孙起这个当母亲的,会拉着赵燕歌的手掌覆在她的肚皮上,道,“孩子的情况很好,要是有什么不好,我这个当母亲的还能不知道。”

赵燕歌轻轻扯了扯嘴角,并没有被公孙起安慰到。

就像一般男人无法对有孕的妻儿感同身受一样,男人同样也感受不到有孕妻儿心中的平静。

赵燕歌又何尝不知道公孙起这样已经算得上状态良好,可是人的焦虑要是能被自由控制住,这世间也就没有那么多烦恼了。

“等再过几天,父皇母后他们就回来了。”赵燕歌抱着公孙起嘴中絮絮叨叨的说着话。

北方的大雪年年都没迟到过,但是比起从前来,大秦修建的宽阔大马路足可以在冬季都能畅通,更别说太上皇后和秦三世两人还有青铜车。

车轮上包裹上防滑的东西,从琅琊山来到咸阳城,不用七天的时间就可以来到,一路有驿站做接待,他们两人也吃不了苦。

秦三世给赵燕歌的信里面说,他会开车回来。

没错,秦三世专门开车,并没有带专属司机。

就和太上皇后两人,一路驾驶着青铜车回来。

“时间怎么提前了?不是说快到要生了才回来么?现在外面天气可不暖和。”公孙起窝在赵燕歌怀里道。

身上盖着厚实的毯子,夫妻两人窝在屋内正对外赏雪。

虽然他们在屋子里面感觉不到外面有多冷,但是路上一定非常寒冷,更别说还是秦三世开车了,手不会冻么?

“没事,车子里面很暖和,再说,他们能不能在七天之内来到还不一定呢。”毕竟那老两口提前出发也不全是为了回咸阳城,更多的还是想趁机在大秦各处转转。

秦三世本人并不是一个耐不住寂寞的人,但是就算他修道修的再清心寡欲,在琅琊山上憋闷了那么多年,也是想走出来多看看的。

上一篇:锦绣山河 下一篇:沙雕拯救世界[快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