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行商这些年(49)

作者:手帕望明月

“没问题,我先走了啊,家里人都等着这茧子开工呢。”施婆婆的妹妹前头抱一个,后头背一个,带着两篓蚕茧走了。

她走后,施婆婆摸摸那蚕兜,又看看那大太阳,盼着这批蚕兜快些gān,今天又有这么多人来卖蚕茧,等下午去一趟宋家,兴许又能领回不少。

*

蚕丝被的生意开始后,宋菽又给两个作坊做了点调整。

豆油作坊地方大,他让他们腾出两间堆杂物的房,把馒头作坊移了过去。馒头作坊空出来后,摇身一变,成了制蚕丝被的作坊。

新收来的茧子放西屋里用碱水煮,再浸清水,弄好后分给会做蚕兜的人家。

宋菽请李账房将每家人领了多少、几时做完、质量如何都一一记录下来,检查好收到的蚕兜没有问题才付工钱。若发现哪户jiāo还回来的次品过多,或者数量少了的,以后便不再派发。

这样的事刚开始发生过一次,宋菽说一不二,不再给那户人家茧子,其他人看了,指指点点的同时,心里也警醒着,对蚕茧越发小心,一点差错也不敢有。

正屋和院子的空间最大,放了两张大木桌,各有四名妇人工作。

这些妇人有郭老大他们一伙的,也有本村和邻村的,都和其他俩作坊的工人一样,拿月钱,包三餐和每季一套衣物。

她们将整理好的蚕丝片用力拉开,这力道很有讲究,轻了拉不动,重了又拉不均匀,在彭婆婆的带领下,她们试验了不少时候,现在已经拉得非常熟练了。

在这俩地方拉好的被胎,又会被送进东屋,那里有几个妇人负责将它放进被胆,又用针线固定好二十四个点,防止蚕丝在被胆里滑动。

如此,一chuáng蚕丝被才算制好。

被胆用的布料都是从汪掌柜那里买来的,宋菽光顾他的生意,他高兴的很,价格给得非常实惠。

现在用的多是细麻,但宋菽也跟出去卖被子的小贩们说了,若要棉的或丝绸的也可以定制。

东屋本来还有仓库之用,可惜卖蚕丝被的小贩们太积极,刚做好的被子,当天就会被他们买走。听说悦行市那儿蚕丝被已经出了名,订单如雪花片似的飞来,还有许多外州的商人也纷纷来买。

第一批蚕丝被制好时,宋菽按照约定,让他们先去卖,卖出了才算钱。

那些小贩们主意多得很,各显神通,被子很快被推了出去。之后,他们也再不用宋菽垫货给他们了,那些要买被子的客人抢着付订金,根本不怕货砸手里。

虽然后来也有人会直接到相和村来买,但宋菽给了这些小贩们优先权,小贩们也机灵得很,所以其他人来也很少能捡到漏网之鱼。

幸好小贩的数量多,各自都要做生意,倒没有形成什么垄断,一chuáng蚕丝被的价钱多在四五百文,只要有些闲钱的人家都还负担得起。

蚕丝被生意红火,连带着到村里借宿的客人,油坊和馒头坊的买主也多了不少。

之前承诺过的每季衣物,宋菽本还有些头疼,可现在生意一好,手上闲钱也多了,gān脆同汪掌柜说,让他派了手下裁缝给三个作坊的工人们都量了尺寸,馒头坊那儿的夏衣已经发了,施大嫂她们换下满是补丁的旧衣,换上新的,人都jīng神了不少。看得村里好些爱美的小娘子、小媳妇们都懊悔不已,自己怎得不也去宋家的作坊谋一份工。

收完蚕茧,宋菽便把之后的事jiāo给了彭婆婆,现在蚕丝坊的事情基本都是她在打理。她人和善认真,又经验丰富,来做工的年轻妇人们都很服她。

宋菽回家后补了个短觉,出来闻到灶间飘出一阵甜甜的香味。

走进去,宋阿南正站在灶前。

“煮什么呢?”宋菽走近问。

“阿兄你忘啦,你教阿南哥做的豆沙呀。”一旁生火的六娘说。

宋菽这才想起这事,前日他托进城的郭老大带了红豆,今早自己想偷懒,便教宋阿南做。宋阿南话虽少,人很聪明,一教就会。

这红豆沙可真香。

“尝?”宋阿南瞧着宋菽那馋样,拿起小木勺,舀了一点递给他。

红豆沙冒着热气,那暗红色正极了,宋菽chuī了下,就着宋阿南的手一口含住。

真甜。

咣当。

灶台上的油罐被撞翻,豆油流了满桌。

“怎么这么不小心。”宋菽含着勺子数落,话都说不清。

宋阿南手忙脚乱地找抹布,在灶间里转了三圈才拿回一条。

“别急别急,一点油而已。”宋菽随口道,找了个碗,悄悄又盛了点豆沙,打算带回房间吃独食。

六娘也想吃,忙追了出去。

宋阿南却连谴责他吃独食的心思都没有,脸上发烫,耳根也发烫,狠狠擦着流油的灶台,仿佛那是宋菽放大的脸。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