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行商这些年(38)

作者:手帕望明月

“难怪难怪。”汪大前总算明白,为什么宋菽敢这么吃油了。他虽然不懂榨油,但也晓得,如今其他油作坊既没有他这等规模,更没有他这样的榨油器物。

“行,给我来两坛子,我明天就开工。”汪大前大手一挥,招呼马夫进来给他搬油。

宋菽又额外送了他一坛子,说:“汪掌柜的若是见了人,便与他们说说,这十日凡来我油坊的,每人都送一提。”

汪大前多得了一坛,高兴得很,满口答应着走了。

*

“听说了吗,相河村的宋四郎在送油。”

从相河村到县城再到悦行市,消息如飞一般,迅速传了开来。

宋菽拜托了汪掌柜后,又注意在馒头作坊宣传,这些来买馒头的人到处走,消息不一会儿就传开了。

有人不信,那油多贵啊,宋四郎是闲得没事gān,烧钱玩么?

但这诱惑有点大,不少人还是愿意一试,反正白送的,又不会少块肉。

谭力的阿娘知道后,也让他去打一提来。他领着竹子做的小壶往村口的豆油坊去,作坊的竹篱笆不高,远远就看到那里围了许多人,他们也同谭力一样,手里拎着装油的竹筒。

“这边打油,一人一提。”宋六娘站在比她还高的大油缸旁,指挥人排队打油。

她这儿排了五六人,每个人的眼睛却都在往另一边瞄,那边热热闹闹围了一群人。谭力奇怪,凭着自己矮小灵活,几下钻进人群,却见被围在中间的正是宋四郎。他身前是个简易的土灶,生着火,上面放了口铁锅,他握住铁锅的锅柄一颠,绿油油的野菜顺着锅子的弧度跃起,在里面翻了个跟头。

“好!”

居然有人拍起了手,像在看集市里卖艺的。

“这颠锅不用也可,用铲子这样拨弄两下,让油都裹上去即可。”宋四郎不疾不徐地道。

他身后的簸箕里堆着小山一样的野菜,这菜他们这儿的人常吃,但没起名字,一直就管它叫野菜。谭力的阿娘常用水煮,煮出的汤绿油油的,菜叶很嫩,却也寡淡。

野菜炒好出锅,宋菽把它盛盘子里,旁边搁了几双筷子,邀请围观的人品尝。

这些人吃野菜也多像谭力家那样,水煮煮便吃了,第一次尝到这样裹着油炒出来的,还没入口就觉得香气扑鼻。

“啊呀,我从不知道这野菜也如此好吃。”

“像肉一样,香。”

“我回去就让我家婆娘弄,保管家里那俩小子喜欢。”

“四郎,你能再做一次吗?没看清啊。”

“就是,前面的让让,我们也要看。”有人扯着嗓子喊。

人群一阵骚动,围在宋菽身边的又换了一波人,谭力也被挤了出去,只远远见宋菽说了什么,往铁锅里加了油,一会儿后又扔下一把野菜。

这主意是汪大前走后宋菽想到的,就好比超市里的现场推广。本以为要过几天才能见效,谁想第一天就来了这么多人,大伙儿见野菜也有新吃法,纷纷都想回去试试。

慢慢让这些村民都习惯用油炒菜后,食用油的需求量肯定会大增,到时候这油坊,便不愁销路了。

这还只是第一天,来的多半是附近村子的,所以宋菽选了炒野菜。

后来几天,他又将家里常弄的几样jī蛋菜一一展示出来,甚至教了腐rǔ的做法。到了第五日后,县城来的人明显增多,还有不少悦行市的摊贩,宋菽看准机会,祭出大招——炸油条。

继望海楼的翠玉馒头之后,汪掌柜的汤饼铺摇身一变,成了葱油饼铺。这东西和馒头一样,大家闻所未闻,而且那葱油的香味,隔着两条街也能闻到,价钱更是实惠,即使普通的贩夫走卒,也能不时买上一块解解馋。

葱油饼成为大涂县第一美食后,大家都好奇,汪掌柜怎么突然对吃食有研究了。汪大前没有藏着,大大方方告诉大家,这是宋四郎教的。

宋四郎,又是他,这两个月县城但凡有些新鲜事,好像都跟他有关。

听说他近日在送油,还教做菜。

诸位生意总没起色的小摊贩摩拳擦掌,要是他们能从宋四郎那儿学个一招半式,说不定也能开间旺铺。

炸油条那天,围观的人一波比一波多。

这样的大油锅谁也没见过,更不知道面粉做的吃食也能放油里炸。只见那细细的两条面粉往锅里一滑,呼啦啦噗滋滋,一下子chuī成了手臂大小。

不但如此,这油条脆生生的,又很香,好吃极了。

宋四郎还说,若是夹在馒头里吃更好。当下就有人跑馒头作坊买了几个,往里面一夹,果然美味。

“你这面粉怎么和的?”

“教教我们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