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红包群去种田(穿书)(143)

作者:虞融融

但因为有玉米在前面挡着这些人心中嘀咕但也没有说怪上叶知意。

对此裴修睿怕叶知意听了难受还特意安慰过。

叶知意无所谓道:“我做这些有不是为了谁的感激,只是我觉得我该这样做,便做了。”

但这些传言不久,便销声匿迹了,也许正月把雨全都下完了,一进入二月这老天爷便再也没有下过一场雨,这时县里的人终于打从心底里相信叶知意说的是真的。

他们一方面确定了这个事实,一方面也心中焦急,老话说春雨贵如油。哪怕他们已经确定了今年只种玉米可家的地里还有一两亩麦子呢。

这麦子在叶知意通知前就种下,他们也不可能都铲了,何况种的不多。

他们种植五谷,大多是春天种植,唯有麦子是冬日种,这麦子是用来补来年在秋收之前缺粮的日子的。

看着地里的小麦一日比一日焉,这些人坐不住,商量这去找叶知意讨论讨论方法。

叶知意早就料到了这个问题,早就做好的准备,直白的说就是前世的滴灌方法。

滴灌比之普通浇灌要节约不少水,她已经培训出十几位老农让他们下村去教村民浇水。

村民见自己这两亩麦子保住了那是喜笑颜开,心中对叶知意的信服又上了一成。解决完麦子后叶知意便开始主持玉米的播种了。

在育苗之前郑海和周青山已经联系所有里正重新登记各家土地,确保玉米能发到每家手中不浪费也不缺少。

因为今年雨水不足,叶知意决定玉米统一搓营养土育苗。对此这些村民没有异议,他们从不怕苦、不怕脏只怕收成不好饿肚子。

玉米的种植其实很简单,但叶知意还是每个村都走一遍,为他们亲自讲解种植方法,还有移栽方法。

而裴修睿也在棉花染色成功后再次想起给京城送一封折子去,同时说了福安县缺雨缺粮的事,还将棉花和棉线棉布都送了一份到京城。

人一忙忙碌起来便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在叶知意亲自监督下,玉米苗已经都移栽进地里了,可是天还是没有下雨,叶知意又通知所有人对玉米用滴管技术浇了一次水。

水池中的水在慢慢减少,村民的心也像在油锅中煎熬一样,他们生怕事情不像叶知意说的那样轻松,将会发生更可怕旱灾,可看着地里绿油油涨势喜人的玉米,又让他们有了底气。

在这样煎熬的情绪下,玉米被他们当做救民稻草,今年不用春耕他们便整日整日地守在玉米地里,隔三差五便要派人问叶知意需不需要浇水。

就这样时间走到了二月底,从京城奉命而来的沈言终于到了福安县。

郑海与周青山突然听到京城有人来还以为是朝廷知道福安县的事派来的使者。

双方会面行礼后,郑海便问道:“大人可是朝廷派来赈灾的使者?”

沈言闻言不动声色道:“本官来时见县里百姓安泰,何来有灾。”

“啊!”郑海疑惑道,“今年福安县开春后便再也没有下过雨,下官和大殿下都向朝廷上过折子,难道大人不知道吗?”

沈言道:“此事我并不知晓,你是什么时候上的折子?”

沈言一问,郑海反应过来了,他乃正月上的折子,便是快马加鞭送往京城,这陛下派来的使者也不该这么早就到了。

可既然不是赈灾使者,那这位沈大人又是所谓何事?

郑海问道:“那不知沈大人此次前来我嘉州福安县是所谓何事?”

沈言现在一心想将刚刚郑海所谓“赈灾”弄清楚,他往堂上一座,将佩刀放在茶案上道:“本官奉皇命而来,岂是你可以打听的,你先说说,福安县却谁是怎么回事?”

面对沈言的询问郑海不敢隐瞒,自古地方官就不愿意得罪京官,而且这沈言身为御林军都督乃从三品,而他是个四品官。

郑海将此事经过一五一十告诉沈言,并不着痕迹的说了他是多么为民着想,当然也并没有贪图叶知意的功绩。

去岁的玉米沈言早就知道,还有玻璃曲辕犁等,可他想不到这女子居然还有这么大的能耐,居然可以预测出干旱。

而大殿下竟然还陪着一起……沈言想不出合适的形容词了,还因为此事被李家抓住了把柄。

将此事弄清楚了沈言点点头:“既然如此你们务必要保障百姓安危,虽然我不负责此事,但陛下得知此事一定会派来粮食的。”

既然没有什么大问题,沈言就要执行他的任务了:“大殿下何在?”

第64章

沈言从郑海口中得知裴修睿来福安县后所作所为心中不禁对祖父的远见感到佩服。

如若郑海所说没有虚假的话, 这大殿下还真是一个宽厚仁善、心系百姓之人。沈言心中不免对他心生好感。

同类小说推荐: